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被轰炸的加沙

本期话题,以色列军队再次对加沙发动猛烈袭击,被联合国办事处发言人沙姆达萨尼指控犯下战争罪。美方却看热闹不嫌事大,拜登当日下令,让军队趁机空袭叙利亚境内设施。

10月27日晚,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哈加里少将对外宣布,以色列军队正在扩大对加沙地带的地面规模行动,并在当晚对加沙进行轰炸。其猛烈程度是自此次巴以冲突三周以来前所未有的。在这次轰炸中,加沙的通讯被切断,互联网服务完全中断,甚至是电台都被以色列军队干扰,当地居民根本无法请求救援,只能等待来自天空的炮火落下。然而就在这次大规模袭击当天,以色列军方还指责加沙最大的一所医院是哈马斯武装组织的总部。以军方还说,根据国际法,这所医院将因为隐藏哈马斯武装组织而失去免受攻击的保护。从以色列的发言可以很明显的推测出,他们下一个袭击的目标很可能就是这所医院,而这也立即遭到巴勒斯坦的驳斥,指责以色列方面是在撒谎,加沙的医院不会隐藏任何哈马斯武装人员。

图为联合国人办事处发言人沙姆达萨尼

以色列如此不顾及当地居民的无差别轰炸行为,受到了联合国的指控。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发言人拉维娜·沙姆达萨尼在10月27日指责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围困封锁,称以色列犯下了战争罪。沙姆达萨尼之所以这么说,不仅是因为以色列多次对加沙发动轰炸,还因为以色列对外宣布要对加沙实施“全面围困”,切断加沙的水、食物、电力和燃料的供应。此外,针对10月7日哈马斯袭武装组织袭击并绑架以色列平民的暴行,沙姆达萨尼也要求哈马斯停止对以色列的无差别袭击。

根据相关报道,联合国早在10月7日就开始收集以色列和哈马斯犯下的战争罪的证据。然而,联合国的行动似乎并不能让以色列或是哈马斯停止斗争。10月27日,联合国就约旦的一项提议进行表决,这个提议要求以色列立刻停止对加沙的进攻行为,允许各国展开人道主义救援,同时还要求以色列释放所有被俘虏的加沙平民。表决结果自然是大部分国家表示赞同,但以色列方面却强烈反对此次表决。以驻联合国大使埃尔丹甚至认为停火呼吁不是和平的尝试,而是束缚以色列的手,阻止以方消除对以色列公民的巨大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尔丹

从埃尔丹的话中就可以看出,无论是联合国压倒性通过的决议,还是那些饱受战火折磨的加沙居民的哭喊,都无法叫醒以色列这个装睡的“人”,更别说以色列背后还有一座美国这样的大山倚靠。而这也意味着,以色列将不会停止他们的炮火,还会有更多无辜的巴勒斯坦人民饱受战火的摧残。

就在联合国表决会议进行的当天,根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报道,美国军方在当日对叙利亚东部的两个地点发动了空袭。在此次行动前,美国五角大楼称部署在中东地区的美军基地曾遭到多次袭击,而五角大楼发言人帕特·莱德也坚称,袭击美军基地的组织得到了伊朗政府以及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支持。

图为被空袭的叙利亚

对于美国军方对叙利亚的空袭,美联社称,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怀疑此前袭击美军基地的组织有伊朗政府的支持,更多的还是希望通过此次空袭,震慑住中东地区那些企图对美国采取行动的组织,同时尽可能避免中东地区在未来引发更加广泛的冲突。

然而,美国的声明也可能只是他们的一面之词。现今巴以冲突越来越剧烈,中东地区的不少国家都希望结束这次冲突,美方很可能是忌惮中东地区国家联合起来介入冲突,造成他们无法掌控的局面。所以发动此次空袭,用武力警告中东地区的国家。

图为伊朗军队

与此同时,由于以色列屡次宣布要对加沙进行地面进攻,伊朗宣布即将在下周进行一场涵盖海陆空所有军种的大规模的演习。目前,美国及其盟友正在不断向中东派遣部队,除此之外,美国媒体还针对伊朗进行炒作,声称伊朗参与了哈马斯袭击以色列的行动,并对哈马斯武装分子进行了训练。

伊朗方面则是对美国无凭无据的怀疑表示强烈谴责,认为美方是在把巴以冲突的责任归咎于伊朗。德黑兰一直在巴以冲突中警告以色列,他们十分反对以色列进行地面行动和对加沙轰炸的做法。但很显然以色列对此并未理会,反而在10月27日晚对加沙进行了规模更大的轰炸。伊朗的这次大型军事演练,很有可能是在防范美国及其盟友的威胁。而在巴以冲突方面,伊朗应该不会主动介入两者的冲突,此次军演更有可能是在为今后被迫卷入越来越激烈的巴以冲突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联合国召开会议

综合来说,最近这段时间,巴以冲突不但没有消停的迹象,反而朝着更加恶劣的情况发展。近日,美国新上任的众议院议长更是通过了支持以色列对哈马斯战争的决议。而联合国连续4个有关巴以冲突的决议草案未通过,似乎也说明了这场冲突并不会那么快结束。

《左传》里有这么一句话:“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无论是美国对叙利亚的空袭,还是以色列对加沙的轰炸,通过武力或战争来进行威慑也许能够立竿见影,殊不知这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有通过和平沟通的方式,才能了解到双方真正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巴以冲突的问题。

本文作者系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