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货币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作为支付结算、投融资、交易和储备等功能的货币的使用程度和影响力。

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多极化。从今年9月份开始,美元降至46.5%,欧元降至23.6%,那我们人民币呢?是否也下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币:新星闪耀,未来可期

当我们谈及货币的历史,很多人可能会立刻想到美元的辉煌或是欧元的风范。但近年来,另一颗星辰正迅速升起,那就是中国的人民币。

走在全球的大街小巷,你可能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商家都开始接受人民币支付。这并不是偶然。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币也在国际支付市场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在不断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策略,与世界各国签订了众多货币互换协议,使得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越发频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人民币的崛起,我们不得不提及“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如果说美元是全球支付的“巨人”,那么CIPS无疑是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

CIPS的建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支付渠道。就像一枚崭新的火箭,CIPS正带着人民币快速冲破大气层,进入国际支付的太空。

这一系统的日交易额已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数字,且同比增长率也相当惊人。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无疑证明了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认可和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我们说到人民币的国际合作,不得不提及的是与俄罗斯的本币贸易。

想象一下,两个邻国,为了避免外部压力,决定用各自的货币来进行贸易往来。这不仅减少了双方的外汇风险,还进一步加强了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此外,中东的产油国和南美的大豆输出国也已与中国建立了人民币结算的合作关系。每次当一艘油轮从中东驶向中国或是一批大豆从南美出口到中国时,都代表着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正在日益稳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和阶段

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79年,当时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放开外汇管理,允许部分外贸企业自主经营外汇,开展外汇调剂市场。

1980年,中国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开始参与国际金融体系。1981年,中国开始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存。

1994年,中国实现了人民币汇率一次性贬值和统一,建立了单一、可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宣布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6年,中国进一步放开了资本项目下的部分外汇交易,宣布实现了人民币完全可兑换。

从1994年到2008年,可以看作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

中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并开始进行多元化配置。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扩大了对外开放程度,并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也开始推动区域货币合作,参与了东盟多边货币互换安排(CMIM)和亚洲债券市场倡议(ABMI)。

此外,中国还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包括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股票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等。

从2009年到2015年,可以看作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阶段。在这一阶段,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元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全球货币体系出现多极化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政府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主要措施包括:

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和对象。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并与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伦敦等地建立清算安排。

签署双边币互换协议,并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货币互换网络。发展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包括点心债券、熊猫债券、人民币基金、人民币指数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放境内金融市场,包括推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开通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机制等。

在这一阶段,人民币国际化各项指标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例如,2015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达到1.1%,成为第五大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了历史性的里程碑,IMF在2015年11月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这是对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高度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16年到2020年,可以看作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调整阶段。在这一阶段,受到美国加息、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间,人民币美元贬值超过10%。跨境资本流动出现逆转,2016年至2017年期间,中国外汇储备减少近1万亿美元。

离岸人民币市场萎缩,2016年至2018年期间,香港等主要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存款和点心债券规模均出现明显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币国际使用份额下滑,2019年至2020年期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支付货币和交易货币中的占比均有所回落。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并没有放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而是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和开放,并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机遇

2021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率先复苏、金融市场保持稳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区域合作不断加强等因素的支撑,人民币国际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继续上升,达到2.45%,创历史新高。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全球共有70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组合,其中包括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等重要央行。

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占比稳步提升,达到2.46%,位居第五位。截至2021年8月末,全球共有195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其中包括美国、德国、法国等主要经济体。

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仅次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占比显著增长,达到4.3%,排名第五位。

根据2021年4月份的三年一度的国际清算银行三角调查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日均交易额达到2840亿美元,同比增长3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规模持续扩大,占比超过40%。截至2021年8月末,中国与全球共有23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结算金额达到49.5万亿元。

其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达到9.7万亿元,占比超过19%。

人民币在跨境直接投资中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占比超过30%。截至2021年8月末,中国与全球共有18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结算金额达到3.5万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金额达到1.2万亿元,占比超过34%。这反映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日益深化,以及人民币在区域金融合作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结尾

未来的道路或许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对于人民币而言,其越来越明亮的光芒绝不会消退。

正如古老的中国谚语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民币的国际化之旅,才刚刚开始,而其未来的辉煌,定将超越我们的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