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汉大将魏延曾在诸葛亮出师北伐时,献上一条计策,即由他自己率精兵五千,走子午谷小道偷袭长安。

这条计策最终被谨慎的诸葛亮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如今的网络时代,魏延所献的“子午谷奇谋”成为三国爱好者们讨论的热点,支持魏延者有之,支持诸葛亮者有之。

支持诸葛亮的,有一条来自明朝时的有力证据,即明末农民起义军领导人高迎祥败亡的例子。

明崇祯九年七月,“闯王”高迎祥率部穿过子午谷,准备攻占西安(明朝时,改长安为西安)

结果,明朝三边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率明军迎头堵上,双方激战数日,农民起义军大败,高迎祥被俘。

这次高迎祥的失败,是“子午谷奇谋”不可行的有利证据。

但如果仔细分析,魏延的战术和高迎祥的战术,以及双方对手的情况,都是不同的,高迎祥会失败,魏延就未必不会成功。

一:魏延看准了长安无名将、无精锐,断定魏军不敢战

先来看看魏延的谋划,《魏略》中记载

延曰:“闻夏侯楙少......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魏延敢提出只带着五千战兵(实际上是一万人,另五千是后勤杂兵)穿过子午谷攻打长安,有好几个前提:

一:魏军主力被诸葛亮大军牵制,长安城中没有精兵。

二:夏侯楙“怯而无谋”,魏延如来,他必不敢战,会逃跑。

三:城中无将,夏侯楙跑了,无人组织抵抗,蜀汉军队可一战而下。

四:不用担心后勤,能就地取粮于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有着上述前提,魏延才会献上“子午谷奇谋”,如果当时长安城中有一个张郃,或者一个郭淮,魏延不会献上这种险计。

诸葛亮最终否决了魏延的计策,所以,魏延能否成功,无从准确判断,但依照魏延的分析,还是有相当成功的可能。

诸葛亮不同意,是希望能“十全必克而无虞”,也就是百分百成功,可诸葛亮即使走大道,也未必能保证百分百成功,战争始终是动态的。

二:高迎祥面对的是以逸待劳的精锐明军

再来分析明末时期高迎祥走子午谷时的情况。

首先,魏延其实是偷袭,而高迎祥算不上偷袭,根据《绥冦纪略·卷五》中的记载,高迎祥当时带着“十万余众”

十多万人,无边无际,其中还有不少行动缓慢的家眷,无论从哪条道路走,都不可能隐蔽前行,无法达到偷袭的效果。

高迎祥之所以走子午谷,无非是因为走这条路回陕西近一些。

因此,高迎祥是明攻,明朝其实很清楚高迎祥的动向。

因为在崇祯九年七月之前,明朝负责专剿农民起义军的卢象升一直带着明军追着高迎祥打,后来是因为清军入寇,把卢象升调回去了,他要“入京勤王”

卢象升如果不被调回去,高迎祥都未必有走子午谷的机会。

明朝防守陕西的洪承畴和孙传庭,当时采取的策略是“尽量”不让河南、湖广的起义军回到陕西,也不让还在陕西的起义军出去会合。

他们也只能是尽量,他们手上的兵力不足以堵住从潼关到汉中沿线的各个路口,但他们始终坚持的就是,起义军不管从哪来,只要进来了,就拼命上去打。

这和三国时期魏延分析的情况有所不同,魏延分析的是魏军长安守将夏侯楙不敢打,看到蜀汉军队来了就会跑,而明末时,明军主将洪承畴和孙传庭会死战。

三国时期,魏军主力是被诸葛亮吸引住了,不在长安,可明末崇祯九年七月时,洪承畴、孙传庭是带着麾下的精锐秦军就在西安以逸待劳,等着农民起义军上钩。

而且,卢象升被调回去之前,应洪承畴所请,是还抽调了一支部队划归给洪承畴,《明史·卢象升传》中记载:

承畴、象升议,关中平旷,利骑兵,以(祖)宽、(李)重镇军入陕。

祖宽和李重镇率领的可不是普通骑兵,祖宽是辽东祖大寿的家将,他们率领的是无比精锐的关宁铁骑。

一支秦军加一支关宁铁骑,就等着高迎祥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高迎祥和明军激战,胜败未知时,被部下出卖

即使有精锐的明军等着高迎祥上钩,他就一定会败吗?也不一定,毕竟蚁多咬死象,农民起义军战斗力不如明军,但人多势众。

特别是高迎祥身为农民起义军的头号头目,麾下也是有不少精锐的,明朝对此也很清楚,《绥冦纪略·卷五》中就记载有明朝官员对于高迎祥部的分析,结论是很强:

贼渠九十人,闯王为最强,其下多降丁,甲仗精整,步伍不乱,非他鼠窃比。

所以,高迎祥走出子午谷之后,也未必会失败,关键是看能不能打赢洪承畴和孙传庭率领的明军精锐。

遗憾的是,高迎祥打败了。

根据史书的记载,高迎祥部和来堵截的明军激战了四天三夜,刚开始农民军起义军小胜,他们也没有退路,只能死战,估计战斗力发挥得不错。

但小胜无法击退或击溃明军,关键时刻,洪承畴搞起了招降纳叛这一套,瓦解了农民起义军。

根据《盩厔县志》中的记载,被明军招降的农民起义军中的反叛者,趁着当天下雨还有大雾,视线不清晰时,在高迎祥下马作战时,把他的马牵跑了。

他们还把高迎祥身边的部众拉走了,等到高迎祥发现时,已经被明军包围,没躲过去,就此被俘。

《绥冦纪略·卷五》中对高迎祥的被俘记载有些不同,是这么写的:

贼在黒水峪遇大雨,野无所掠,十万余众半僵饿,髙迎祥病痞,卧石穴中,一女子指之曰:“此闯王也”,遂擒之。

记载虽然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有人出卖了高迎祥,并把明军引到高迎祥身边。

所以,高迎祥最后的败亡,还不能全怪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不行,他是被出卖的,否则,即使打不赢,以他的流寇经验,甩开大部队,逃跑还是有可能的。

四:总结

从上述史书中记载的高迎祥败亡的前后经过来看,他的失败是部队战斗力没能碾压明军,加上内部背叛造成的。

高迎祥面临的对手以及对手应对的情况,也和三国时期魏延分析的魏军在长安有可能的应对不同。

魏延是希望夏侯楙逃跑,留下一座无人防守的空城,可明末时的洪承畴和孙传庭不但麾下有精锐军队,他们也不能跑,跑了,崇祯皇帝会杀头的。

明军只能死战,没有退路的高迎祥也只能死战,谁打赢了谁有理,明军赢了,高迎祥的“子午谷奇谋”自然就是不成功的。

但高迎祥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三国时期的魏延所献的“子午谷奇谋”就一定会失败。

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参考文献:

《三国志》

《魏略》

《明史》

《盩厔县志》

《绥冦纪略》

《明末农民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