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白与唐朝时期另外盛名的两大诗人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同时也打算去阳台宫拜访好友、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

在阳台宫里,李白写下了目前存世的唯一一幅书法真迹《上阳台帖》,目前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白为何要写《上阳台帖》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在李白才24岁,离开故乡踏上远游的征途,在江陵与司马承祯相遇,司马承祯不但道术精深,而且诗书画方面皆有造诣,尤其擅长山水画创作,因为惺惺相惜,司马承祯遂与李白结为忘年交。

相传司马承祯是晋代司马懿弟弟司马馗之后,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

唐玄宗自己非常喜欢道教,曾多次邀请司马承祯到皇宫讲道。

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唐玄宗为司马承祯在王屋山建造了阳台观,在得知此事后,李白就一直想要去阳台观拜访司马承祯,然而一直未能如愿。

后来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便将李白召入宫中,给皇帝写诗文,李白也成了御用文人,然而对于御用文人这个角色,李白终究是厌倦的,在喊出一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后,离开了宫廷,彻底与官场决裂。

天宝三年,李白、杜甫、高适去王屋山寻访司马承祯。

然而等到了阳台观后,李白才得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只看到司马承祯留下的画作。

这对李白来说无疑是一件遗憾的事情,有感而发写下《上阳台帖》,正文是一首四言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阳台帖》中,李白的字如点画行走在云烟之中,大有收天下于一纸的旷达情怀,表现了李白与官场决裂后的洒脱。

尽管只有短短十六字,却因为李白唯一传世书法真迹而成弥足珍贵。

有人说,李白在写《上阳台帖》时肯定也是喝了酒的,不然杜甫不会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在喝酒后,李白的创作力的确大幅度提升,他自己曾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样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却没能在阳台宫与好友畅饮一番,不得不说一桩憾事。

为了弥补李白的这桩遗憾,专注茅台老酒鉴藏的茅友公社经过十年酝酿,五年打磨,为我们呈现了#上阳台酒#,并赋予了“唐代风骨、宋代美学”的文化属性,诠释清净拙朴的文人之味。

与朋友畅饮一番,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

佳节又重阳,又到了登高饮酒之时,不如与家中长辈相约共饮一盏上阳台酒,共同为健康祈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