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中国企业呼唤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中国儒家思想很重要的修身处世理念。孔子说: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中国企业家要贯 彻中庸之道管理思想,一定要遵循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和管理。

首先,企业管理者要敬重古人的天地观。企业家一定要从客观规律出发,不要违背自然和社会法则,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注意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慎重对待人定胜天的理念。如今、环境污染严重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过度,这都是违背规律的表现。有些企业为了建厂不惜铲平一座青山,有些企业只顾牟利把有毒液体排入母亲河,或为一己私利把有毒废料倒在田地间,所有这些都有违中庸之道的哲学理念。中庸之道以人为主体,以企业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大发展和谐统一为目标,同时追求整个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构建和谐社会。

其次,企业管理者要“因时、因事、因人、因地而制宜”。也就是说企业家要顾大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问题,不可自以为是,不要总是用自己的惯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否则会导致管理上的偏差。管理还要从人性的特点出发,对待员工既要有法度,还要有厚道,多进行教育,少用制度惩罚。企业家在处理企业事务及员工问题时,一定要真正理解中庸之道的管理含义。

最后,企业管理者要坚守诚信,承担责任,保有仁义。企业家不能肆意妄为,要遵循天地的法则。中庸之道不是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孔子曾说:“乡原,德之贼也。”这里的乡原是指不讲原则,四面玲珑,自私伪善的人。所以,把中庸之道看成和稀泥是我们的误读,在大是大非面前企业家必须坚守原则。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许多案例佐证了“中庸之道”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法宝。张朝阳给搜狐定下了“在平和务实、平和主动中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国家电网、中远、联想、海尔、阿里巴巴等许多企业在管理上大胆而不懈地尝试和探索中庸之道, 并取得很大的成功,达到了比卓越更高的层次。

2010 年,华为总裁任正非提出了有关“灰度管理”的概念。他指出:“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时机恰当地接受别人的妥 协。”任正非的“灰度、妥协与宽容”的管理思想,与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取中贵和”的观点不谋而合。正是这种宽容的中庸思想,使华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在多方面矛盾与博弈中, 不断超越自我,向前发展,成为国产企业的成功标杆。

中庸之道是一种精深的生存智慧和生命境界。中庸提倡的和谐,蕴含着精湛的领导艺术。作为领导者,无论决策、用人、授权,还是谈判、沟通、激励,都要“致中和”,善于“执其两端,用其中”,即把左右两个极端把握住,平衡各种力量、各种倾向,做出恰当的优化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节选自段俊平先生国学管理经典著作《从卓越到中庸——中国化的管理智慧》

段俊平: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民建中央文化委委员;受聘于海内外多所大学,担任国学、书法及管理学教授。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东城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京麓书院院长、爱维龙媒管理咨询集团首席专家及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