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链接:

请简述你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答题

1969年,美国学者卡茨正式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的概念。他认为,受众由于社会和心理因素产生了需求,这种需求又导致了人们对大众传播等的期待,这种期待引起了不同类型的媒介接触,并产生需求的满足。结合理论发展历史与新媒体环境变化,对使用与满足理论进行阐释。

一、研究历史与发展

雏形:拉扎斯菲尔德广播研究项目。广播研究项目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强调了解受众的使用与满足是投资者进行市场调研的第一个环节。此外,拉氏研究发现,受众并不像早期想象的那样被动。这一论断促使研究者转向研究受众的主动使用。

发展:赫卓格与贝雷尔森的研究。20世纪40-50年代使用与满足研究的重点是弄清楚大众传播为什么会吸引受众,研究方法主要是对受众的定性访谈,对受众表述的感觉进行使用动机归类。其中,赫卓格通过对广播竞猜节目的研究,总结了受众竞争、学习、自我评估与休闲娱乐的收听动机;贝雷尔森则在《读书为我们带来什么》一书中归纳了夸饰动机、休憩动机与逃避动机等,并在《没有报纸意味着什么》中归纳了阅读报纸的六种利用形态,其中包括读报纸本身目的化的仪式化动机。

调整:麦奎尔的电视媒介研究。20世纪60年代的使用与满足研究,开始转向社会学和心理学变量的操作性调查,与早期研究不同,相关研究从概念操作、受众样本抽选和数据分析,都采用了一套严格的程序。1969年,麦奎尔对电视节目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受众四种获得满足的四种类型:心绪转换、人际关系、自我确认与环境监测。

转向:使用与满足的理论建构。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与满足的过程、受众动机与受众期望如何发生联系等成为研究重点。这个时期由媒体的使用与满足研究转向理论建构。此外,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越来越进步,许多研究使用了因子分析、结构方程等。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从线性到链环式。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介的使用与满足过程是线性的,受众根据自己的需求接触媒介,并由此获得满足。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基于用户信息阅听习惯,算法会主动推荐给用户想要接触的内容,而用户的每次使用与满足过程,又会进一步校准信息阅听习惯,使用与满足的模式由此进化为链环式。

使用与满足需求动因:从个体心理到技术喂养。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在媒介接触前对自身的需求明确,进而对媒介内容产生期待。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信息接触渠道多元,接触信息内容丰富。在媒介接触中产生需求进而满足需求的可能性提升。

综上所述,使用与满足研究从受众角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与行为效用,纠正了传播效果研究的有限效果论,也否定了早期的子弹论。新媒体环境下,使用与满足的发生过程与受众需求产生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如何在新技术环境下研究使用与满足的个体与社会心理因素,将研究过程更好结合媒介生产与提供过程,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整理、分享500套新传考研真题

一个靠广告生活的文案家

一个考研考公的分享家

不要自由 要阅读和广告费

记录优秀的广告文案和故事

撰稿| 阿树

图片| 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