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园否认创始人父女离境传闻,称将追究造谣者责任

2023年10月19日,中国房地产巨头碧桂园集团发布声明,否认有关创始人杨国强和集团董事会主席杨惠妍父女已经离境的传闻,并表示将保留追究造谣者责任的权利。声明称,该传闻被别有用心地发布在多个网络平台,造成恶劣影响。声明还强调,杨国强和杨惠妍目前在国内正常工作,并感谢社会各界对公司在困难时期的关注、支持和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碧桂园的声明是对近日网络上出现的一系列负面信息的回应。据悉,有网友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散布了一张疑似杨惠妍的护照复印件,显示其于10月16日从香港出境,并声称其已经逃离中国。此外,还有网友在网上发布了一份疑似碧桂园内部文件的截图,显示其要求员工签署一份“自愿放弃工资”的协议,并声称碧桂园已经无力支付员工工资。

这些传闻引发了市场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因为碧桂园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不仅影响着数百万的购房者、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员工,还关系到中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如果碧桂园出现资金链断裂或债务违约等问题,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和系统性风险。

事实上,碧桂园近期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根据碧桂园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碧桂园总负债为1.36万亿元人民币(约1,880亿美元),其中有息负债为2,579亿元人民币(约356亿美元),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625.4亿元人民币(约224亿美元)。与此同时,碧桂园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下降了30%,只有1,288亿元人民币(约178亿美元),并预计将出现450亿至550亿元人民币(约62亿至76亿美元)的净亏损。

更令人担忧的是,碧桂园在8月7日未能按时支付两笔共计5亿美元的美元债券利息,虽然该债券尚有30天的宽限期,但这也引发了市场对其偿债能力的质疑。8月8日,碧桂园股价暴跌14.4%,多只境内债券下跌超过20%。8月14日,碧桂园旗下11只债券暂停交易,共涉及157亿人民币(约22亿美元),下一步将是与债权人协商,谋求债务重组。

碧桂园的危机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另一家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后者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无法偿还数千亿美元的债务,导致其股价和债券价格大幅下跌,引发了购房者、供应商、投资者和员工的抗议和诉讼。恒大已经被中国政府视为“大而不能倒”的企业,需要进行有序处置,避免引发社会动荡和金融动摇。

那么,碧桂园是否会重蹈恒大的覆辙呢?有分析认为,碧桂园与恒大有所不同。一方面,碧桂园的负债规模和负债率都低于恒大,其资产负债率为82.3%,而恒大一度达到132.6%。另一方面,碧桂园的经营策略也相对谨慎,其过去几年努力避免踩上政府规定的“三条红线”,即控制负债规模的三个指标。此外,碧桂园还拥有约1475.5亿元人民币(约203亿美元)的现金余额,可以用于应对短期的资金压力。

因此,有观点认为,碧桂园的危机并非出自自身经营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 受到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影响。由于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抑制房价上涨和打击投机需求,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调整期。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9%,销售额同比下降2.8%。这对于以销售回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 受到融资环境收紧的影响。由于中国政府加强了对房地产企业融资的监管和限制,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成本都受到了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6.9%,其中银行贷款同比下降15.1%,发行企业债券同比下降28.7%。这对于高负债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受到舆论和信心的影响。由于恒大等多家房地产企业出现了债务危机和违约风险,市场和公众对于房地产行业的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一些购房者、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员工开始担心自己的权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甚至采取了抗议、诉讼、提前收款等措施。这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