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0

“并不是因为焦虑才成为文艺工作者,而是文艺工作者很难不焦虑。”

这是我在发在朋友圈里的一句话,带着这份焦虑,过了七年。

在这个自媒体盛行的年代,大家都希望展露自己美好生活的一面,传播欢乐传播爱。

与此同时的另一边,流行词可不是这么说的:“丧文化”“发疯文学”“情绪内耗”“精神状态不稳定”......

成年人总有太多负面情绪消化不良, 可见难得的不是被爱,而是被理解。

01

#当00后进入职场,讨好型人格属性大爆发

前不久有个读者向我投稿,洋洋洒洒上千字。

晚班的时段永远比回家的末班车晚一点,顶班的次数比自己正常上班的次数多几次。

男朋友对她习惯性忽略感到不满,她只能用道歉和讨好来换取“下次一定”。

按道理努力工作起码换到了高收入,可她会把每个月固定的数目汇给父母,想让家人多肯定她的付出,但父母只关心她的弟弟什么时候能买房结婚......

就连投稿的最后一句,她都是用“不好意思,我这样会不会给你传递负能量?”作为结尾。

非常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但不能怪她,有研究表明,大脑右侧前额叶过渡激活后,会不自觉影响行为表现,不懂拒绝且过度迎合他人。

这都为了什么?不过是来自他人的肯定和关心。“我很好”的面具下藏着一张满是倦意的脸。

我也只能安慰她:我看见了你哦,无论你优秀与否,都是值得被爱的人。

02

#高敏感型人:内耗是我的专长啊

33岁的前同事在过去没多久的小长假里,特种兵行程般参加了5场大学婚礼,还带着女朋友拜访双方家长。

这几年他的事业不顺,攒不下钱,结婚的计划也一再被搁置。3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吧。

只是假期最后一天,未来的丈母娘在饭桌上开玩笑地说了句:

我们(老一辈)的年纪都大了,现在身体好的时候还可以帮你们年轻人带带孩子呀。

他跟我说,连着好几天都没睡好觉。

倒不是因为长辈明面上在催婚,而是他忘记了,原来不只是他一个人擅长内耗,长辈们也在小心翼翼地表达自己的担忧。

在面对未知的将来和已知的衰老时,很难不产生悲观的想法。

高敏感型人太擅长内耗了,光是联想到坏的结果,就已经把精神能量消耗得一干二净。

换个角度看,也可以是优点吧。

把一句“是你想太多了”换成“你做事细心又周到”,心境都会大有不同。

03

#现代年轻人,经得起打击,却经不起安慰。

我有个很亲的堂姐,从小一起长大,跟亲姐妹没什么区别。就去年的事,她父亲(也就是我大伯)吃着饭突然从椅子上倒了下去。

应声碎掉的不仅仅是一个碗,还有全家人的心。

送到医院检查,身子没摔伤什么,但被诊断出是卒中,也就是俗称的脑中风。

留下的后遗症也很明显,话说不清,半边手脚无力,日常起居都需要人照顾。

大伯没办法和人顺利地沟通,多数时间想要对人说点什么,也只是发出些听不懂的音节,手指在半空打颤,眼泪控制不住地流。

治疗之路没有那么好走,寻医问药的过程中收到的反馈里,安慰的话比具体的方案更多。

从此我那个习惯嘻嘻哈哈的姐姐不见了,一夜之间好似换了个人,变成了那种不忙不乱成熟冷静的“大人”。

日常跟她通电话,聊家常之余,我只是多说了句:

姐,你也辛苦,要好好照顾自己。

电话那头的她情绪一下子大爆发,抽泣声和夜都很漫长。

而我能做的,也只有安慰。

情绪稳定成年人背后,都有说不尽的苦楚,一句安慰就破人心防。

04

我常为倾听了他人的烦恼而感到喜悦,也常忍不住有多的忧虑:

不是每个人都有渡己的能力,可以给予安慰的ta又在哪里呢?

在和我姐一起在为大伯找更好的诊疗方案的过程中,认识了太多同样的患者和患者家属。机缘巧合下,遇见了「心慰空间」小程序。

原来,这里还有一个可以用来倾述情绪压力的树洞,能安心地分享自己的故事,有专业的心理支持团队给到暖心回复。

面向的人群不仅是卒中患者和患者家属,还有每一位有心理困扰需要倾诉的人。

05

「心慰空间」 勃林格殷格翰与北京生命绿洲公益服务中心联手发起的树洞计划 提供给有身心健康困扰的人一个倾诉的入口

脑卒中的发生总是来得突然,后遗症也极大地影响了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生活。因此,需要关心部分不仅是对患者的护理,还有患者家庭的心理的健康。

勃林格殷格翰 作为卒中疾病领域的领跑者,在预防和治疗都有国 际县级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几十年来,致力于改善患者的生活,以患者为中心,推出了创新的“卒中整体解决方案”,涵盖了覆盖预防、疾病教育、检测、急救、诊断、治疗、康复七大模块。

在这里,「心慰空间」作为入口,帮助患者家庭指引出方向,走出迷茫的阴霾。

在「心慰空间」小程序里,有定期举办线上活动,如 关爱课程免费咨询月 等。帮助患者和患者家属走出阴霾,给到康复指导,关爱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

同时还有线下活动,如 2023世界卒中日健步走活动 、患友聚会等,面对面的交流和陪伴,更近距离地感受温暖。

之后还有患者故事分享等内容上线,可以发布自己的故事或者了解同行其他患友的经历,相互鼓励,获取支持和更多的正向能量。

小程序里的 情绪/正念疏导课音乐疗愈节绘画 课程等,在这里也真诚得分享给所有读者朋友,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里,心灵上的“治愈感”显得弥足珍贵,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有身心健康困扰的人一起走出情绪的沼泽

在人生旷野里步履蹒跚,常有疲惫和无助,好在路上总有同行的人可以一同携手。

面对负面情绪,需要的不是克服和对抗,而是 被接纳、被理解和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