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啡小沫(ID:feixiaomo6)
01
小编前同事,今年为单位操持,去香港办了个活动,7天花掉600万那种。前几天一起吃饭,跟我们聊起。
他说,感觉香港人变了。以前以死板(守规则)著称的,现在也稍微有些松动了。得跟大陆人做生意啊,不能再只坚持自己那套了。
他们活动场地,一天几十万的价格,去的时候也不是旺季,所以默认是能砍价的,领导也给下了砍大刀的命令。
结果香港的销售,一听在她们给到的percent 基础上,还要再讲价,直接扭头就走的架势。不是做做样子,是真的不想谈了。
这边领导仍然坚定地让压价。于是这哥们,说他微信电话各种轰炸去磨销售,最后有一天磨到了凌晨1点,终于拿到了满意的价格。
香港的销售说他:“你这是商业史上的奇迹。我们从来没给过这样的价格。”
当然谈拢后,执行的时候也是该怎么样怎么样,一点余地都没有的。
比如现场临时需要,想加块小屏幕,不值钱的,她们也有的。但是因为之前合同里没约定,无法通融。哪怕花了几百万,一块小屏幕也是不能增加的。
02
确实,香港人的规则感,是出了名的。
我今年不是也去了一次香港么,也又一次深有感触。
我这次想要办张银行卡。那天天气很好,住宿也订在中环附近,早上还泡了个泳池,然后开开心心一路溜达着就来到了中环,以为最多2小时搞定的。
然后发现……办银行卡是要预约的。哪怕我们去的有一家银行,当时只有1个顾客,所有窗口都空着,没预约也是不行的。
我先后跑了5、6家银行。要么是不预约基本不能沟通的。要么是可以进行一些沟通,然后第二天再去正式提交申请,再等审批,等等。
说起这能沟通的,就更令人惊讶了。
有家银行,把我带到了一个私密的小包间,先是来了位西装革履香港金融男士,查户口一样问了N多问题,连我公司营业执照都看了好几遍(我只是要开一张个人银行卡),还让我填写了一张密密麻麻的表格。
关键是,香港的室内空调,本来就让人瑟瑟发抖,那个小包间,更是跟寒冰洞一样!
在我快要冻死的时候,他终于问完了,然后说,稍等,我跟我们主管申请一下……
然后,他去找来一位跟他差不多的西装革履男士,介绍说是主管。主管把刚刚他问过的所有问题,原封不动又沟通一遍。
然后主管说,好的稍等一下,我去跟我们经理申请一下……
然后,来了一位女士,接着盘问……
我只是要开一张个人银行卡。哪怕说不行呢是吧,不行就不行呗。这是要哪样。
中间我冻得想去趟洗手间。金融男士先得帮我刷卡出寒冰洞,然后到了寒冰洞外的一个小过厅,过厅里有一个接待台,接待台小姐姐说让我坐着稍等,说帮我打电话约。
打电话约……
过了很久,在我又快冻死过去的时候,从里面出来一位小姐姐,说由她带我进入洗手间。她帮我刷了3道卡,我终于进了洗手间,然后她竟然就一直在门口等着。
我不是在正畸牙齿么,戴着隐适美。刚刚进银行前吃了点东西,所以想趁在洗手间,刚好洗一下牙套,需要一点点时间。
中间我就听到两位小姐姐想上洗手间,门口帮我守着门的小姐姐告诉她们有人。我真的好想冲出去说随便进啊,我只是在用洗手台,洗手间的隔间又不是没有单独的门,不用等的啊!
但是看她们都这么彬彬有礼,怕我这么冲出去太粗鲁,还是算了,随便吧。
03
不过,我近十多年,去过几次香港,变化也确实是肉眼可见的。
1、语言的变化
2010年去香港那次,我和朋友差点迷失了。
我俩从住的地方出去玩儿,没能清楚地记住出发的地名。然后开启了问路模式。
关键,普通话不顶用啊!问了很多很多人,不是讲香港粤语就是讲英语,听我们讲普通话就摆摆手。而我们的英语,想要问清楚一个我们没记清楚的地名,简直比登天还难。
最后我们也没问到。我们是凭借记忆,把出门坐过的所有交通工具,倒着坐了一遍,竟然蒙回去了。真吓死了。
后来几年,我去过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才发现我开局第一次出境就挑战了个高难度啊。
香港普通话不管用,但是泰国普通话管用啊,新加坡马来西亚都管用啊!
经常我跟当地人用蹩脚英语一通比划,对方说:“你会讲普通话吗?”
这……会!
但是这次去香港,普通话基本畅通无阻了。
我们还去参观了一个办公空间,接待的小姐姐看着也有40大几了,普通话极好。
我夸她普通话好,她笑着说就是近十年锻炼出来的,要跟大陆人做生意呀,都是大陆的顾客啊,每天说每天说,就说好啦。
她还说她今年会去北京培训,非常期待这趟行程呢。
2、购物狂热消散了
十多年前谁要是要去香港,身边肯定很多人托你帮忙带东西。
我一个当时完全不懂护肤品的人,在香港sasa里挑花眼。
后来去法国、韩国也是一样。
有同行的小伙伴在法国给国内朋友背了一堆饺子包回来;我在韩国帮朋友买神仙水,商场排队排得你会以为是早市大妈在抢新鲜鸡蛋,只能放弃。
但是眼下,出国购物热度显然褪去。
一方面电商崛起,想买啥都能买到;一方面很多品牌新开的店,选址都会直接选在大陆;最后再加上三年疫情对大家消费习惯的改变。
疫情期间,连免税店都在线上打广告了,咱普通人那点需求,还有啥买不着的?说起来,免税店还做过我几次甲方爸爸。
大家去香港购物的执念被打破了。
香港的崇光百,2020年营收下跌55.2%,2022年更是亏损高达13亿港币!
听说现在香港深圳之间还出现了反向代购,一点点奶茶、喜茶、奈雪、鲍师傅糕点,香港的小伙伴只要有需求,都可以找到深圳的代购……
3、香港年轻人开始认可大陆的创业氛围
大陆更多人对香港祛魅、香港更多人真正了解大陆后,双方能更多给出更公允的多维度评价吧。
带我们参观办公空间的姐姐,也会赞叹大陆的创业氛围确实是好。
我在香港工作了8年的大陆朋友,这次一起吃了个午餐,她说也在考虑,要不要和她美籍华人的老公,以后在深圳找找机会看。
她有个表妹,在深圳自己开一家小的品牌设计公司。每年服务几个品牌,就能活得挺滋润。
这样小微公司的机会,她说在香港是不敢想象的。高昂的租金、人力成本,让你还没开始,就花光积蓄了。环境对年轻人创业也不友好。
无独有偶,跟她聊天的时候,我在深圳也刚刚见了一位朋友,UI设计师。她也在家soho了好几个月,也是拿到了大厂外包的项目,就在家赚钱很滋润。
我见她的时候,她刚刚结束了一个外包项目,打算换个心情再找个班上呢。我俩约见面的时候她说要去面试,我俩见面的时候她工作基本已经敲定了。
这是深圳效率。
不好意思,我又想起了香港办银行卡的“寒冰洞”。
作者简介:啡小沫,985硕士,前互联网平台联合创始人、首席市场官,连续创业者。她硕士毕业6年,靠自己定居北京,国内外房产6套,年入7位数,总资产过千万。她的原创文章非常接地气,涉及年轻人理财、买房、副业等赚钱干货!该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啡小沫(ID:feixiaomo6)。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