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红军的经历是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他们在当年所经历的事件是不能重复的历史。我前后利用十多年的时间内对在江西工作的和江西籍在全国各地的老红军进行了寻访,他们有的是将军,有的是卫生员,护士,有的是战士,警卫员,马夫,挑夫等等,但他们艰苦朴素,不居功自傲,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充满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是当代人的楷模。

作者:戴廷耀

签字枪毙座山雕的老红军邹衍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22日采访得太晚,没有去曾玉辉老红军病房。

2003年9月23日一早,我们又到沈阳军区总医院4楼3层曾老病房,见曾老病情危重,无法采访,我和小崔商量只好放弃。我俩前往沈阳军区老干部处,在沈阳军区老干部处胡干事帮助下,联系好了采访老红军邹衍将军。

我们开车到七纬路18号沈阳军区老干部服务处,邹衍将军住在院内一栋二层楼房,室内装修典雅,有一股军人的气势。

秘书见我们到来,请我们在一楼客厅就坐,并上楼请邹老下来,邹老从楼上下来,我们一见到他,身体很硬朗,不像有八十又七的老人,他与我隔椅而坐,他很善谈,也能谈。

他开始就谈到“江西省老干部局派人来为老同志拍照,是江西省委对我们老同志的关心、重视,我表示感谢,希望江西的工作做的更好,实现小康社会……”

邹老喜爱写诗,他在签字本上题写了“与时俱进求发展,只争朝夕奔小康”。

邹老于1915年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崇贤乡,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党,历任过宣传员、青年干事、县保卫局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政治处主任、警卫团政委、牡丹江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师政委、东北公安部队副政委、沈阳军区装甲兵政委、军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副政委等职。

在采访邹衍将军之前,有很多刋物、媒体介绍他的回忆文章。

1928年,邹衍将军家乡兴国县来了一支红军队伍,人们四处宣传着红军“打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故事,只有13岁的邹衍懵懵懂懂地跟在红军队伍后面,学着红军的步伐,梦想着自己成为红军的那一天。邹衍回忆起当初自己第一次见到红军队伍时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

回到家里后,邹衍加入了儿童团,主动承担起站岗放哨、破除迷信的任务,后来又加入了少先队,配合游击队参与战斗,两年的锻炼让邹衍成长了许多,政治思想觉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930年,邹衍如愿以偿加入了红军,进入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在学校里,邹衍更深层次地了解了革命的含义,并且第一次听到了毛泽东的名字!

当时邹衍和战士们在田地旁搞演习,毛主席突然带着两名警卫员走了过来,大家纷纷停止了演习,请求毛主席讲话。

毛主席思索了一下,向大家说了一个“分”字,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打土豪,又为什么要分田地,什么才是社会主义,又向大家解释了革命的意义。

毛主席讲的话邹衍全都记在了心里,他在心里暗自发誓:“不论将来遇到什么困难,都铁了心跟党走!”

1928年9月,革命的滚滚洪流席卷了赣西南大地,兴国县崇贤乡赤卫队积极响应革命号召,第9次向吉安县城发起了进攻,年仅15岁的邹衍也兴冲冲地跟着赤卫队参与了本次战斗。

这是一场非常壮烈的战斗,数十万赤卫队员从四面八方涌来,将吉安县城团团围住,日夜不息地发起进攻,轰隆隆的土炮震得人耳鸣,白森森的大刀向着白军的铁网砍去,一时间,工农的热血洒满了吉水滩头。

如何突破敌人坚固的防御工事,成为了赤卫队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年仅15岁的邹衍出了一个主意,他说道:“当年田单打燕国人,摆下了火牛阵,咱们也可以试试啊!”

大队长听完邹衍的话,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兴奋地一拍手,说道:“这是个好办法!你听谁说的?”邹衍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说道:“我听爷爷讲的。”

“火牛阵”是个好主意,但是该去哪里找这么多牛呢?大队长四处询问有没有办法能弄到这么多牛,邹衍站了出来,自信地拍拍胸脯,说道:“交给我吧!”

说完邹衍一招手,带着平常和自己一起放牛的小伙伴往村里走去,邹衍一边走一边说:“咱们回去动员乡亲们把牛都牵出来,如果大家不愿意,就告诉他们,赤卫队打赢了,给他们一人分半年的草料!”

邹衍和小伙伴回到村子里后,就分开行动了。邹衍敲响了祠堂门口的大钟,将村子里的乡亲们都召集了起来,乡亲们听到钟声急促,纷纷快跑赶往了祠堂。见乡亲们都到得差不多了,邹衍站在人群中间,大声说道:“伯伯姨姨们,咱们的赤卫队正在打吉安城,想借大家的牛用一用!”

乡亲们一看是“红小鬼”邹衍,纷纷都放心了,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呢?听到邹衍的话,乡亲们互相讨论着,但却没有几个人回家牵牛,邹衍继续发表了讲话,耐心劝说乡亲们,向大家传达了打下吉安后能带来多少好处,赤卫队为了打吉安又付出了多少鲜血与努力。再加上邹衍平常在村子里人缘很好,几户和邹衍家关系好的乡亲们纷纷行动起来回家牵牛了,其余的乡亲们也跟着回去牵牛了,不到半日,祠堂门口就聚集了近百头牛。邹衍招呼来小伙伴,大家一起赶着牛群,朝着吉安城浩浩荡荡地走去。

随后,邹衍从大队长那里领来了尖刀和鞭炮,他和小伙伴一起用麻绳将尖刀捆在牛角上,又在牛尾巴上绑上鞭炮,到时候,只需要点燃尾巴上的鞭炮,受惊的牛就会横冲直撞地向前冲去。

为了防止牛受伤,邹衍和小伙伴在牛身上裹满了稻草和泥巴,静静地等待着赤卫队下达命令。

10月的一个深夜,在战斗中得到短暂休息的吉安城中静谧无声,正在碉堡中打盹的白军睡得正香。放牛娃邹衍和小伙伴悄悄地带着牛靠近了吉安,一声炮响后,小家伙立马兴奋地点燃了牛尾巴上的鞭炮,几百头牛全都受了惊,撒开蹄子向白军的铁丝网和防御工事冲去。正在睡觉的白军士兵瞬间被吓飞了魂,仓皇组织起队伍反击,但是面对这些横冲直撞的“火牛”,白军的那几条枪根本派不上用场。

一夜混战后,赤卫队在“火牛阵”的帮助下顺利占领了敌人的外围工事,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仅牛受伤了,还有不少赤卫队队员牺牲了,其中还有和邹衍一起放牛的小伙伴。邹衍再也没有点燃鞭炮时的兴奋了,他跪在小伙伴的尸体旁,忍不住痛哭起来。

第二天,红军主力赶到了,开始向吉安城发动进攻,守城的军阀早已被“火牛阵”吓破了胆,连夜从江上逃跑了。

攻下吉安后,参与本次战斗的赤卫队都被编入了红军主力队伍,唯独邹衍的年纪太小,红军的干部让他先回家,等两年再来参加,不甘心的邹衍缠着红军首长,好说歹说都要加入红军,死活不愿意回去,首长被他的毅力所折服,最终安排邹衍在红十二军政治部当了一名宣传员,虽然没有进入战斗队伍,但是邹衍已经相当满足了。

红军主力离开吉安后,在赣江边遭遇了国民党的围攻,伤亡惨重,回到兴国后被编入了红七军,而当初参加吉安战役的2000多名兴国崇贤乡赤卫队的战士们,也尽数在血与火的拼杀中壮烈牺牲,邹衍便是其中的幸存者。

1973年的时候邹衍将军回到了兴国老家,回忆起了当初并肩作战的崇贤赤卫队的战友们,依旧忍不住落下泪来。

当时,“放牛娃巧布火牛阵”的故事也在红军队伍中传开,一直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毛主席高度称赞了邹衍:“这个娃娃了不得,得好好培养!”这一年,邹衍才15岁,15岁就立下如此奇功,还得到了毛主席的如此称赞,从这一刻起就注定了邹衍不平凡的一生!

新中国成立后,邹衍出任牡丹江军区的政治部主任,当时的牡丹江周围盘踞着一个大土匪——座山雕。“座山雕”在东三省的名声都很响亮,8岁就跟着大人打家劫舍、坏事做尽。张作霖几次想要剿灭座山雕,但是都被座山雕逃脱。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为了“占地盘”拉拢座山雕,任命座山雕为国民党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

建国后,各地开始“剿匪”,牡丹江军区也不例外,在解放军几次大规模的围剿下,座山雕最终率领着小部队逃进了深山。座山雕对当地的地形极为熟悉,在深山老林中利用地形优势,几次都从解放军的追捕下逃脱了。

后来还是杨子荣成立了一个侦察队,专门针对座山雕展开了追捕,这才将座山雕成功抓获归案。 座山雕抓捕归案后,邹衍去看守所看了一次,当时的座山雕是个60多岁的老头子,身材干瘦、留着山羊胡、两眼冒精光,身体状况看起来相当不错。

能够将座山雕抓捕归案那可是相当不容易的,军区特别军事法庭发布了执行死刑的布告,邹衍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同意枪毙座山雕,邹衍说自己在牡丹江任职期间只签署了这一份死刑布告,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老将军还和省内的6所中小学保持着长期的联系,很多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给老将军写信,向老将军询问党史军史、理想信念方面的问题,老将军每次都会亲笔写信回答,前前后后共写了近百封回信。

长征精神邹衍老将军宣传了一辈子,他希望自己能够将长征精神的种子传播到下一代心里,老将军激动地说道:“长征永远在路上,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现在的年轻人,一定要接好手中这一棒,走好新的长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邹老还是一位书法家,而且还出版了一本诗集《随感录》,记录各时期的诗歌,他赠我一本《随感录》,并给我讲述一些诗在创作中的故事。

1935年,长征到达夹金山,在准备过雪山时,前方传来要求大家准备好棉衣,不然会冻死在山上。当年,我在红军总政治部工作,我和一帮小战士筹措到一些羊毛,蒿草,破棉絮,纸屑等可御寒之物,凑合着做棉衣,但人太小,又不会做,这时,蔡畅大姐见我们一帮小战士不会做,她就亲自帮我们做,并且教我们怎样做。

为此,我后来想到此事,写了一篇诗,“茫茫寒夜箐火旺,红军战士备衣忙。明天要过大雪山,今天晚上赶冬装。羊毛低絮铺满地,翻来掉去没主张。那边走来蔡大姐,红小鬼们齐捆上。手把手教缝衣裤,飞针走线到天亮。个个报告已做好,棉衣穿着暖心房……”

我在长征中曾两次过娄山关,1988年我去贵州遵义又专门去了娄山关,想起了当年攻占娄山关和遵义城情景,击溃和歼灭了敌人两个师,俘虏6000多人,我们又一直将敌人追到贵阳城下,蒋介石在贵阳督战,以为我们红军真的要攻城,吓得连夜乘飞机逃走了的情景。我作了一首《娄山关、五十三年后重 返娄山关有感》。

娄山天险锁黔川,

英雄两次破难关。

拔地斩将王吴溃,

红军俘敌共六千,

乘胜饮马乌江水,

直逼贵阳蒋胆寒。

遵义人民念烈士

丰碑屹立红军山。

邹老还与我谈了创作《重过二郎山》《重返太渡河抒怀》《宝塔山下狂欢夜》等诗的历史背景,给我对当年长征途中的一些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热情和高兴的谈笑声中,我们告辞邹老,邹老问我刘国保你去采访了吗?我说:“没有这个信息”。他马上说:“他是我老乡,兴国老红军”并转身叫司机开车带我们去。

邹老送我一本诗集、一本他夫妻创作的书画作品集。今选部分书画呈献大家共欣赏。

2022年4月1日,邹衍将军作为江西最后的开国将军逝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戴廷耀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