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新加坡这周又宣判了一起移民签证欺诈案件,

被告是一名来自中国的EP(Employment Pass)就业准证持有人。

根据法院文件披露,被告于2019年开始筹备新加坡移民事宜,后通过朋友介绍,花费36万投资了一家名为XX Dynamics的公司,并担任业务发展董事一职,依此获得了EP准证。

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被告获得EP登陆新加坡以后,并未在该公司上班,也未从中获得相关投资分红,实际情况与其申报材料相差甚远,

尽管被告在辩解中声称期间有陆续领取过1万的月薪,累计报酬10万元,

而对于申报的内容自己并不清楚,都是委托移民经纪代填,自己没有欺诈意图,只是想以此获得新加坡移民/PR身份。

但法官结合实际情况,以及被告的种种行为(18个月从未上班,未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不清楚公司经营状况,不会英语等等),

最终判定其并非真实创业投资,仅为获取身份,犯罪意图明显,判处4周监禁。

而其代理经纪也可能因协助犯罪而面临刑事诉讼。

二、

从移民从业者的角度来看,

这很明显是一起典型的包装式自雇EP失败案例。

自雇EP,即通过投资/创业(自己雇佣自己)获得工作准证,并有机会进一步转PR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及入籍。

因为这个移民通道官方设立的准入门槛并不算高,

毕竟真实创业确实各行各业,各种学历背景,五花八门的情况都有,

因此这也是很多移民公司招揽新加坡移民客户的流量抓手:

从宣传语来看,客户“既要又要还要”的需求ta统统都能满足了。

又快又便宜又省事就能移民新加坡(谁还要花2个亿开个家办拿EP)。

但实际情况,肯定没这么美好。

首先就是申请人的背景条件,

虽然官方未设太多硬性条条框框,

但如果完全没有经商或管理经验,过往履历背景和创业BP不搭边,圆不上的,

这些是首签都很难通过的。

至于成本,

单注册个新加坡公司,启动资金确实很低,人家初期也没硬性要求一步到位就要配齐人员和办公场地等等。

贵的是后续运营成本,

新加坡的生活成本和人力成本以及房价之高,在全球都是排前的。

如果以移民为目的,EP下来后必定要考虑续签及转PR的问题,

这时就要看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申请人在公司运营中的参与度了。

如果是纯通过包装,自己后期又完全不了解不参与公司运营的,就如开篇案例那样,是很容易被戳穿的。

而还有一类,虽然是自己真实公司,但性质上来说,就是利用新加坡税收优惠套利的一类秘书公司,

这些虽然有真实的业务合同和流水,但并没有落地的实体,没给当地创造就业的,后期也很难续签。

而所谓的无强制居住要求,其实就和是否真实运营本质是同一个问题。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或股东,如果一年到头都在海外,到两三年后续签时都没在新加坡待几天,无疑也会降低可性度和真实性。‍‍‍

至于时间周期,首次签证的审批倒还算快,大概3-6个月左右基本都能搞定,‍‍‍‍‍‍

但如果以移民这个最终目标来看,是很漫长的,

EP首签通常给到1-2年,续签根据经营情况给到3-5年,或者拒签game over.‍‍

转PR就更难了,参考我们某位粉丝的真实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儿移留言区评论)

三、

总的来说,新加坡EP,尤其是自雇EP,属于前松后紧,前轻后重。

前期启动容易审批快,后续维护隐形成本高(精力&金钱),转永居更得熬。

并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新加坡这个法律法规严苛的国家,‍

作假需谨慎,尤其是身份文件学历材料方面,这部分的作假可比没有真实经营罚得更狠。

根据新加坡人力部条例,雇主和中介在申请工作准证时,必须确保呈报资料的真实与完整性。 虚报资料者最多可判坐牢两年,或罚款高达3万新元,或两者兼施。

以上。

哪儿移

给自己的人生多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