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胃痛最常按的穴位就是足三里!!其次合谷穴、中脘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培补元气的大穴。

现代研究发现,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足三里这个穴位的作用主要就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

胃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足三里,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简单取穴:从下往上触摸小腿外侧、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接,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按摩足三里很简单,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按压10分钟,每分钟按压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此外,可用艾条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2次,每次灸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

经常按摩足三里可以大补元气,因为足三里是胃经上的穴位,所以足三里这个穴位适合于气虚体质偏于脾胃气虚的人。同时,还可选气海这个穴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气海,气就是气态,海就是大的意思。气海如同气之海洋。气海这个穴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10等分,取其靠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按摩方法为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该穴1次,每次按压15分钟,每分钟按压15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合谷穴,一般与足三里配合按摩

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也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脘穴,可以和胃健脾,促进脾胃的运化。因为穴位在胃体中部,所以叫中脘。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取穴的时候,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我们可以用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钟。或者用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按摩中脘5~10分钟。

中脘穴位的按摩特别适用于痰湿体质偏于痰湿困脾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花生:性平味甘,《滇南本草图说》称花生补中益气。不仅如此,花生还有补脾和补肺的作用,这对气虚体质偏于肺虚或脾虚者更加适宜,且以水煮花生食用为妥。

另外还有四种食物对脾胃有帮助

大枣:性温味甘,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于气虚之人。《别录》说它能补中益气,强力。唐代食医孟诜亦云:大枣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所以,气虚体质的人宜大枣煨烂服食。

樱桃:性温味甘,既能补气补血,又能补脾补肾。《滇南本草》中记载:“樱桃治一切虚证,能大补元气。”

葡萄:性平味甘酸,是一种补气血果品,除有益气作用外,古代医药文献还认为葡萄有健脾胃、益肝肾、强筋骨的作用。如《本经》说它“益气倍力”。《滇南本草》认为葡萄“大补气血”。《随息居饮食谱》亦记载: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因此,气虚体质伴有肾虚、肺虚和脾虚者,皆宜食之。

山药:是我们菜里经常见到的一种食物,补脾气的作用特别好。山药里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气虚体质偏于脾胃气虚的人就可以适当地多吃一些山药。

《奉亲养老书》中有一个药膳,即茯苓鸡肉馄饨。现代的做法,是用茯苓50克,鸡肉适量,面粉200克制作。茯苓研为细末,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鸡肉剁细,加生姜、胡椒、盐做馅,包成馄饨。茯苓补脾利湿,鸡肉补脾益气,姜、椒开胃下气。用于脾胃虚弱、痰湿困脾的。

气虚体质偏于脾胃虚弱的人,可食用人参莲肉汤
用料为人参10克,冰糖10克,莲子10枚。
用红参或生晒参、湘莲子(去心)放入瓷碗中,加适量的水浸泡,再加入冰糖。
然后将盛药碗置蒸锅中,隔水蒸1小时以上。食用时,喝汤,吃莲肉,人参捞出留下次再用。
人参可连续使用3次,最后将人参嚼服。自汗、盗汗厉害的人也可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注意:文中涉及药材使用,治疗方案仅供参考,不作为治疗依据,具体治疗方案仍需由专业医者问诊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