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交节点,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当天的夏季日影最长,并开始炎热,也标志着天地间的阳气达到极致。

因此,在此时节的养生保健十分重要,让我们跟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姜凡、张晓天主任医师,一起学习夏至调理方。

起居调养方

睡眠调养:《黄帝内经》曰,“夏三月要夜卧早起”。即夏季应晚睡早起,但不宜过晚入睡,以免损伤阳气。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使用空调,以免风寒湿邪侵袭。此外,中午应适当休息,进行短暂的午睡,以养阴气,补充体力。

穿衣调养:夏至时节,气温高,人体易出汗。因此,应选择透气、轻便的衣物,避免穿着过于紧身或厚重的衣物,以免妨碍汗液排出,导致体内湿热积聚。

饮食调养方

1.适当增加蔬果摄入,夏季是水果和蔬菜丰收的季节,各类新鲜水果和蔬菜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助于清热解暑,如西瓜、黄瓜等水果和蔬菜,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

2.夏至时节,阴气开始生长,因此还应适当吃些辛温类食物,以助阳气生发,但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助热生火。

3.适当吃些“”:如苦瓜、莲子心等,以清热祛暑。

运动调养方

夏至时节,人体阳气浮越,适当运动可以振奋阳气,提升精神。但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适度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锻炼,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以免中暑。运动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轻松的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汗出过多损伤阳气。

运动后调理:运动后应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同时,避免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以免引发感冒或其他疾病。

情志调养方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要养心,若此时耗损心气、心血,到冬天易患病。人们也常说“心静自然凉”,心不静,就会心烦,产生内火,耗伤心阴。

夏至天气炎热,心神容易受扰动而不安,出现心神不宁,心跳加快,因此更要注重养心安神,保持心情愉悦,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可以通过静坐、听轻音乐、做深呼吸、练瑜伽等来排除杂念。尤其是老年人,要养护好心脏。

穴位养生

1.太白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白穴出自《灵枢·本输》,归属足太阴脾经,为脾经的输穴、原穴。脾胃为后天之本,具有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的功能,中医认为,“气血不正,五脏皆病;气血调和,百病不侵”,而太白穴作为脾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穴,既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也能够发挥健脾化湿、理气和胃的功效。

取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方法:以手指指腹点按穴位,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反复揉按,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次2—3分钟,每天1—2次。

2.天枢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枢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是大肠之募穴。《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描述道:“身半以上,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地之分也,地气主之。半,所谓天枢也。”此穴正当脐旁,为人身上下、天地、阴阳之气枢转交合之处,内应横结肠屈曲回折之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是治疗肠道疾病的重要穴位。

取穴:仰卧,横平脐中,距前正中线旁开2寸,左右各一穴。

方法:以双手食指、中指指腹置于穴位,稍用力按压,做环形按揉,每次3—5分钟,每日可做多次。也可结合摩腹法,双手相叠,掌面贴于腹部,以脐为中心,易便秘者做顺时针转摩,易腹泻者做逆时针转摩,每次5—10分钟,每日三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频:解放日报·上观AI科普

编辑:唐蕊(实习)

初审:徐培馨(实习)

复审:姚怡莹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