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日,港车北上正式落地施行,3个月后的国庆假期,港珠澳大桥在假期免费通行,这双重因素导致10月1日当天大桥通行了1.18万辆次的车流,10月2日便传出港珠澳大桥堵车的消息,原因是当日有8300辆港澳单牌车通行大桥,其中香港单牌车就有3700多辆,当天总共通行车辆1.43万辆次,于是“港珠澳大桥堵车”就荣登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700辆香港单牌车,且需经海关查验

首先要说明的是,10月2日通行大桥的3700辆车并不是全部车辆,而是专指香港单牌车,也就是只悬挂了一个香港牌照的车,相对应的是就是悬挂了港澳牌照和内地牌照的双牌车。在7月1日港车北上正式实施之前,香港单牌车是不能直接进入内地的,如今通过申请就可以经港珠澳大桥进入内地,这是直接“带旺”大桥的核心原因。只需这么小小的一点改变,就瞬间让造价1200亿元的大桥凸显了其价值。

其次还要说明的是,港澳车辆不管是单牌还是双牌,进入内地都需要经过海关查验,这是港珠澳大桥与其他所有大桥最大的区别,因此港珠澳大桥的通行速度肯定不如其他桥梁那么便捷。这就是被3700辆车造成大桥堵车的原因,至于为什么要挨个查验通行的车辆,想必大家应该很清楚关税差的问题,如果不查验将会造成很大的走私风险。当然,不仅仅是这3700辆单牌车需要查验,而是所有通过大桥的车都需要查验,而单日1.18万辆的车流已经突破历史极值,所以造成”堵车“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实并不是堵车,而是等候通关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造价1200亿元的大桥,收回成本需547年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造价1200亿元,平日的单次通行费用是150元,在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免费通行,因此车流量激增也并非偶然。

据漫谈珠海了解,港珠澳大桥平日的车流量在3000辆次至5000辆次之间,截止2023年8月6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的出入境车辆已突破10万辆次的大关,伴随港车北上的落地,如今的港珠澳大桥车流量正稳步增长,据媒体报道,目前大桥的日通行费用逐渐增长至45万元。如果按照这一数据推算,港珠澳大桥收回成本的时间预计要547年。

而根据大桥相关信息,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年限为120年,换言之,根据目前的车流量来推算,大桥是无法收回成本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建这座大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地车无法通行仅是权宜之计

港珠澳大桥一直因车流量少而备受诟病,其主要原因是内地车辆无法上桥通行,所以这座大桥就被网友戏称为”专为港澳建造的桥“。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权宜之计,因为以目前香港和澳门的交通条件来看,是不具备接纳内地车流的能力的,一旦放开港珠澳大的内地车通行条件,那么仅广东省内甚至于深圳和珠海两座城市的车流,就足以瘫痪香港和澳门的全城交通。

从之前只允许两地牌上桥,到如今可以港澳单牌车上桥,未来内地车上桥也绝非不可能的事。此前就有知情网友在我的评论区透露“粤车南下正在研究中”,当然目前尚未有官方说法,但我相信港珠澳大桥的通行条件的放宽将是循序渐进的。

未来符合通行条件的车辆越来越多,大桥的收入也将逐步提高,547年的成本回收周期也势必会逐渐缩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梦想30年的大桥,促进了大湾区的融合

很多朋友如今都知道港珠澳大桥,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座大桥的设想其实早在30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了。

港珠澳大桥的设想最早在1983年由香港富商胡应湘提出,1989年珠海市才首次公布伶仃洋大桥计划,1992年中国高速公路网制定了沿海高速公路衔接伶仃洋大桥,而直到1998年才有国家批准建设。2004年成立了港珠澳大桥前期协调小组成立,全面启动大桥各项建设前期工作,2009年12月15日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促进了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城市的经济发展与融合,为区域内的城市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和物流。特别是巩固了香港和澳门在内地的地位,促进了港澳的繁荣稳定,而这些都不是能用经济账来计算的,也是被很多朋友忽视的关键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港珠澳大桥采用了很多的先进建筑技术,为基建狂魔修炼内功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包括海底隧道盾构机、旋梭桥吊塔自升技术、钢结构预制技术等等,都是通过大桥建设逐步积累和完善的。而这些也是为未来建造更长、更大的跨海大桥积累了宝贵经验。

最后,再为朋友们普及一下大桥数据:全长55公里、主桥29.6公里、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桥面平均离海平面12米、桥下为双向航道、通航标准远期30万吨轮船、设计使用年限12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