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竺庆有,浙江奉化人,1936年出生于萧王庙街道后竺村。1951年9月至1954年7月就读于奉化中学初中部,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花鸟画系,师承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陆抑非等诸大家。是中国著名的花鸟画家。曾获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精英人才奖”称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十数次,其业绩被收入《跨世纪世界书画名家》、《走向世界的中国》等多部大典。其作品多次参加各类画展,遍及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或获奖,或被收藏、发表、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散见于《中国新闻》、《新美术》、《美术报》、《浙江花鸟画选》、《中国花鸟画》及《中国当代名家水墨画精品集》、《艺海掇英》、大型画集《功在千秋》等期刊书籍。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杭州青年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科协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会员、浙江中国花鸟家协会会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的午后,是最最恼人的。酷热的暑气加之江浙特有的潮闷,整个杭州像是一屉蒸笼,堵得人难舒其气。我们在经过短暂的车程之后,来到了竺庆有老先生的家。家中的布置看上去其实很是简单,几件家具也有着岁月的痕迹,但隐隐中却是能透出老一辈艺术家的雅致来。老先生虽然年届耄耋,但难得精神矍铄,待人亲切,身子骨也不失硬朗,不似垂垂老叟,倒像是个通透的顽童。他看到我们到来表现得很是开心,摆出些瓜果来招待我们。入座,拉了些家常,便进入了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0年,潘天寿给花鸟班同学讲课(右四:竺庆有)

竺庆有谈到美术馆的筹建,显得有些兴奋,说现在外部筹建已经完成,现在正在规划内厅的装修,同时,美术馆推出的画集出版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在我这么多年的作品里面还要再筛选,看看我的哪些画没有资格被收录的我要剔除出去,一定要挑最好的作品放到画集里去,这样才对的起出版方,对得起我自己。”竺庆有在画集收录方面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他在交流中一直反复的征询我们的意见,这幅画怎么样,那幅画又如何,够不够资格上画集。然而事实上,竺庆有基本上所有的作品都得到了奉化市美术馆方面的认可,认为都可以作为画集的一部分收录出版。甚至浙江美术馆听闻竺庆有有意捐赠作品给家乡奉化,也上门来拜访希望可以获得竺老一部分作品的捐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美术学院1963年花鸟科毕业合影(后排左二::竺庆有)

“其实这种态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我的老师们。”竺庆有坦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的学习生涯。那时的国画系一个专业学生还寥寥无几,老师多过学生,学生接受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精英化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竺庆有清楚地记得那是在1960年,自己读大学三年级,当时学校为国画班的4位同学安排了课程,潘天寿来讲学。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教室被别科的同学围得水泄不通,倚门口的,趴窗子的,比比皆是。而竺庆有等4位正是国画系花鸟科的同学得此机会更是荣幸有加。此外,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等老师也时常将他们这些学生带到自己的家里上课,给学生们评讲作业更是细致入微。陆维钊老师给他们评讲书法作业,每个人将自己的作业布置到墙上,老师便一个一个开始讲评,从问题到如何修改,从特点到发展,面面俱到。对待艺术严谨真诚的品质,也就在这些老先生耳濡目染之下形成了。“潘先生给了我非常扎实的基本功,陆先生则让我明白了作画之道。”竺老每每及此,眼里总有抹不去的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我们移步到了竺老的工作室看画。竺老的工作室其实就是他的书房,摆设不多,唯一桌、一椅、一书柜、笔墨纸砚若干,最抓人眼球的是他工作室内大量的作品,墙上地上比比皆是。虽不比外面的工作室那么专业,却独具艺术家的风骨,纯粹而颇富生动的气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竺庆有先生是我同班同学,也是我们的学长。

他来自浙江农村,为人温厚淳朴、敦实诚恳。

这也决定了他一生的艺术道路,

和他那质朴中蕴含着秀美的艺术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十月份,从法国传来了喜讯,

我们的竺庆有大哥荣获“2015年巴黎首届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

真是实至名归,“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是潘天寿老师在课堂上不止一次的谆谆教诲我们努力学习的句子,

今天用来形容竺庆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再也贴切不过了,我们也不能不为之鼓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竺庆有先生毕业于

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

当时有潘天寿、吴茀之、陆俨少

陆维钊、陆抑非等大师亲临授课,

为竺庆有的一生打下了雄厚坚实的艺术基础。

当然基础是基础,成功又是另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竺大哥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坚持自己的道路,

踏踏实实工作,不辞辛苦的学习,

七十多岁了还不耻下问地

向老同学、老朋友请教,这是多么的可贵啊!

尤其是这些年来,改革开放给我们的艺术道路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华丽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冷香飞上诗句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丑陋的、令人不安的境况,

一切都以钱为标准,向钱看。

艺术上也出现了官本位的闹剧,

什么主席、委员、代表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艺术家”有了位置,有了头衔,

就肆无忌惮的玩弄我们的底线,胡编乱造,信口雌黄,

不一而足,画面上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色彩和笔触的堆砌,

脱离传统,脱离造型,脱离构图,而且越是乱来,

就越是高深莫测,故弄玄虚,搞一些没人能看懂的东西,

他们的理论是什么“天人合一”、“心灵对话”等等,

这样下去必然极大地破坏我们的和谐社会、腐蚀我们美好的心灵,

这不是正能量,也绝不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的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庆有大哥的作品,就像一泓清泉,可陶冶我们的情操;

也像一阵春风,可温暖我们的心身。

他所画的荷花、游鱼、鹭鸟等等,

真可谓“落花水面皆文章”,一草一木都会令人感到如此的亲切。

他不但学习了潘天寿、吴茀之、陆抑非诸大师的技巧,

也融汇了古人如新罗山人、恽南天乃至宋元的绘画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也不能不提的是,竺庆有兄的创新精神,

从画面上我们也能看出,他运用了各种技巧,

各种最新的手法,努力超越前人,

不懈进取,确确实实获得了极大地成果。

他坚持的是艺术为工农兵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竺庆有有一颗爱心,一颗不老的心,

一颗与时俱进的心,努力追求艺术真善美的心,

这是十分可贵的,因为他一直坚持的就是我们社会的正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阴荏苒,我与竺大哥离开“浙美”已有五十多年了,

现已两鬓苍苍,不觉间老之将至矣!

然而我还是希望能与我们的竺大哥一起,

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坚持和发挥我们的正能量,

不断地创作出又新又美的、

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我与大家以此共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