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在我上一篇稿子里,我说楼市一定会迎来一波回暖,有粉丝朋友想让我聊聊为什么会坚持这个观点。

从今年7月底以来,这个观点我不止一次说过。

在8月的数次直播里说过,在8-9月份的稿子里写过,在给我们的付费客户做单个咨询时也说过。

之所以坚持这个观点,除了经济基本面的复苏这个原因之外,我仍然相信政策。

我不相信政策能够让房价达到新的高度,但是我依然相信政策会起到作用。

这个世界不是二极管式的逻辑演变方式,有了A端就一定不能是B端,有了B端就一定不能是A端。

它可能是站在中间的,混沌的,多重力量相互碰撞对抗,既不在A端,也不在B端。

具体到房地产的行情,不可能像当年一样全靠政策强力拉起,也不可能如有些人想象的一样政策一点作用都不起。

房地产行情,到最后一定是多方力量拉锯之下形成的趋势,在一年、两年的短期内,政策一定是多方力量的主导因素。

事实上,7月底之后的一系列政策,对于三季度的楼市是有药效的。特别是9月针对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的解禁,起到了一些托底的作用。

三季度,133个省市搞了218次房地产政策的放松,9月核心的城市动了真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大连、济南、青岛、兰州、福州、郑州、武汉、合肥等10个城市全面取消限购。

广州、厦门、苏州、西安、天津、长沙、成都等城市限购缩围。

这些政策对9月的房地产行情起到了止跌的作用。

9月份百强房企销售金额0.44万亿元,环比上升15.8%,销售面积为0.26亿㎡,环比上升18.2%。

房企们是降了价,但是房子终归开始卖得动了。

回过头看过去的三个月,这是在房地产在面临碧桂园暴雷、恒大的幺蛾子以及其他房企传出来的种种压塌式的消息之下实现的止跌。

很不容易,也很不稳定,但是你不能说政策完全无效。

2

政策只要还有点效果,事情就好办,因为政策可以一直出。

一个不够有两个,两个不够有三个,三个不够有四个,这是可以批量生产。

经常有朋友说,政策工具箱里没有多少工具了,这种说法一点都不符合情况。

工具箱里从来不缺工具,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大招未出。

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的非核心区域限购解除,如果这还不够,那么核心区的购房资格能不能动动。

深圳的三年社保+三年户籍政策能不能调整。

比如限贷等政策还有没有松的余地。

比如土拍的规则可不可以调整。

在房地产之外,为经济托底的政策还能不能继续出。

今年4季度会有几场重量级的会议需要格外注意。

5年一次的有两场。

一个是金融工作会议。

一个是XX全会。

这两场会议会奠定未来5年经济、金融等方面的方向,以后未来5年你看到的一切动作都能来这两场会议里找答案。

还有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一年召开一次,是判断经济形势和来年宏观经济思路的会议。

还有一次重要的会议,每个月召开一次,但是逢季度的10月和12月至关重要。

以上4次会议,都是极具重量级的,都是可能产生变化的。

楼市行情现在行不行不关键,重点是四季度行不行。

楼市四季度的表现,会对明年全年的经济和房地产政策重点方向产生影响。

我们都站在10月份看四季度的楼市,稍微动脑子想想也能知道四季度的市场不会多么火热。

四季度的市场不火热,那么2024年的房地产的政策利好就越多,政策的累积效应就能继续保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今年7月统一共识以来,楼市的政策共识一点点的凝聚,从弱变强。

这个共识越来越清晰,最终凝结成八个字,楼市不稳,政策不停。

不用想,这一波波下去,楼市一定会在未来两年实现整体的稳定。

因为房地产市场从来不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在百花齐放群雄逐鹿的2010-2020年间它都不是一个自由竞争市场,更不用说房企死伤一片的2023年。

新房市场,不是完全自由的市场,国企和央企垄断土地,新房市场上的供给就具有调节的余地。

二手房市场,现在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但是它也可以成为一个非完全自由的市场。

比如限售政策,可以做到调节某一时间段的二手房供给。

需求是市场化的,但是供给非市场化,那么供给可以配合需求去实现调节。

价格,是供给和需求平衡点的价格。

最极端的结果就是保价不保量。

所以整体楼市最后一定能稳定,就像洪水一样,漫到一个点位之上就开始止住。

整体稳定,但是因为城市的差异,区域的差异,就一定会有城市和区域房价回调或上涨。

这就促成了一波温和的楼市回暖。

以上就是楼市一定会有一波回暖的逻辑,因为涉及到一些敏感点,我描述得比较委婉,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