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给你们任何建议,要记得在你们的儿时,电影还没有成为你们生命最重要的部分时,做艺术家也是需要生活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生活。而拍电影是我们人生中的很大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蒂尔达·斯温顿在今年青葱影展电影大师班上的一席话荡涤了我。她于90年代至今多次表演行为艺术《也许》(The Maybe),躺在一个玻璃箱中,暴露在众多参观者的好奇目光下。而后蒂尔达也穿插完成了许多“存在即合理”的艺术作品。

我们曾多次畅想、描绘电影的未来模样。这让我不由得重新审视似乎被边缘化的电影艺术,虽跨越诸多电影风格和流派,依然存在边界。但这种突兀,却在前几日的青葱影展逐渐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葱计划影展是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携手香奈儿“成为导演之前”特别项目,持续通过电影大师班、影展、沙龙和校园公开课等丰富形式,助力中国电影和青年创作者。这不是我第一次以迷影观众的身份参加青葱影展,但却是感触良多的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其说电影发展的总体性,不如将视角对焦创作下“生命之力”的衍变。2023年的青葱影展聚焦技术流变和创作前瞻,暨“成为导演之前——电影的本来与未来”。基于近年来青葱计划的扶持激励,在当下视域的里,实力影人与电影新秀可谓并驾齐驱。

本来与未来原是瞬息之间的时态转换,但当我再次回顾中国电影发展时,我延迟察觉青葱计划已然代我回答了这个问题。可以说,没有再比此更贴合中国电影发展脉络的了。

为什么如此肯定?因为这里皆是蓬勃充沛的创作之源。

8年青葱,硕果涌现。无数拥有独立意识、饱满人格的新导演接连出现,他们就是中国电影“将来时”,是值得注目的未来,也是多元接力的未来。今年影展多位已从青葱毕业的导演带着他们的作品“回家”,形成了一条优质的创作者序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第二届青葱五强导演德格才让的作品《他与罗耶戴尔》,第三届青葱五强导演高临阳的作品《再团圆》以及第四届青葱五强导演刘斯逸的作品《三贵情史》分别展映,几部风格迥异的影片却有着同样广义的内核,多样性代表的创作原力就此注入电影长河。德格才让说我们所追求的可能就在身边;高临阳说人是共通的,不受年龄限制;刘斯逸则认为往往故事映照的现实反而才是表达中最尖锐的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属于电影的归属感是持续的、流动的。郭帆在今年影展开幕论坛和电影大师班中均肯定了技术加持,但他讲述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还是技术包裹下的内核。

「我希望大家能够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去看待这个新的工具(AI)的出现。我们最终比拼的、竞争的还是我们对艺术的感受,是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对生活的感知、对情感的感知,我觉得从工具的角度来讲,会帮我们节省时间,我们会有更多的精力用在真正的创作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技术确实是叙事外最摇曳生姿的存在,但向内看也很重要。蒂尔达带着她与约翰·约翰逊合作的影片《最后与最初的人类》来到青葱影展,便不断在回溯电影的本质,“现在的技术让人吃惊,还是要向内看,找到最纯粹的最自然的那个东西。”她让我憬悟,本来是本未来也是,年轻的电影人们最渴望的依然是舒适的创作关系。

喜欢今年影展主题之余,更欣喜青葱搭建的创作宇宙,新技术、新流程的探索加速了电影工业发展,而在制作层面,稳健的创作推手和年轻态的电影后浪将目光集中在内功修炼。香奈儿携手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支持的青葱计划为新生代电影人提供交流机会,激发更多创作可能,共同赋能中国电影的未来。香奈儿女士曾说,“我要成为未来的一部分”,秉持这一愿景并非常看重对崭露头角的新生代电影人的支持。

我想,注重电影的未来也是本来。也许,电影的本来与未来,早就互为根本而非对照。

据悉,接下来本年度的青葱计划电影大师班还将邀请青葱大师摄影师李屏宾、曾念平及余静萍继续针对技术革新下的电影影像风格与技术呈现,探索电影本体与未来的发展图景。

青葱未来,生生不息,期待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