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庆自古有“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称。

在近代诸多介绍安庆的文字中,总有文章用此来描述安庆地理的重要。此诗出自明末清初江南大文士钱澄之《送何别驾次公之皖》一诗,收录于钱氏《田间诗集》第十九卷“客隐集”,写作于清康熙十二年(1674年),全诗照录如下:

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
峰色晴开天柱晓,涛声夜送海门秋。
随班坐候趋衙鼓,出郭看收下网钩。
君过枞阳劳借问,射蛟台畔北山楼。

有部分文章将第一句录为“长江万里此封喉”,想来是转录者无心之失。

长江万里此咽喉

东吴西楚,春秋战国时期安庆多次分属吴楚越等国,故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说。其在长江军事地理上有极重要位置,与苏北重镇徐州作为南北咽喉一样,安庆是东出江浙的必由之路。出川蜀过荆楚直下金陵,清末太平天国时期的安庆保卫战惨烈之状迄今仍使人心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柱山,古称皖山或皖公山,安徽简称“皖”即来源于此,安庆潜山市境内,亦古皖国所在地,因山势雄奇一柱擎天而为天下名胜。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礼天柱封为“南岳”,后隋文帝改衡山为南岳,天柱山始称“古南岳”。

江南名士钱澄之

钱澄之,安庆桐城人(今属枞阳县),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明崇祯诸生,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四库全书》经部收录有他的《田间易学》十二卷。

清顺治二年(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兵攻陷南京,钱澄之参与反清起义失败,遭妻女殉难,后与长子法祖逃入闽中,又辗转到广西,经特试录为永历朱由榔政权庶吉士,“制诰文字多出其手”。因对南明政权丧失信心辞官归隐乡里,结庐于先人墓旁,闭门著书以终。

钱澄之墓现位于枞阳县城关小学(原枞阳二中)内。

汉武登临射蛟台

射蛟台,又作射蛟浦位,于枞阳县内达观山,至今仍为枞阳境内名胜。

《明一统志》载:“射蛟台在枞阳镇,汉武帝亲射蛟即在此处。”

《史记·孝武本纪》载:“元封五年冬,汉武帝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浮江,自浔阳出枞阳,过彭蠡,祀其名山川。”

《汉书·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潜天柱山,自浔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盛唐枞阳之歌》,《郊祀歌》十九首之《赤蛟》。《汉书·礼乐志》谓汉武帝定郊祀之礼,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命司马相如等作郊祀歌十九章,其目多以歌之首句为名。以用于郊祀天地。以后历代王朝的这类歌辞,大都沿袭汉代之旧。

赤蛟绥,黄华绥。
露夜零,昼晻濭。
百君礼,六龙位。
勺椒浆,灵已醉。
灵既享,锡吉祥。
芒芒极,降嘉觞。
灵殷殷,烂扬光。
延奉命,永未央。
杳冥冥,塞六合。
泽汪濊,辑万国。
辑万国,象舆轙。
票然逝,旗逶蛇。
礼乐成,灵将归。
托玄德,长无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射蛟台从古至今都是枞阳极为重要的一处人文历史景观,历代文人名士或游览于古镇、或寓居于枞阳,也曾留下了诸多名篇。

桐城派三祖之一姚鼐即有《夜抵枞阳》一首:

轻帆挂与白云来,棹击中流天倒开。
五月江声千里客,夜深同到射蛟台。

清顺治四年,左光斗女婿方文曾隐居枞阳筑庐于射蛟台下,作《初度书怀》一诗感怀:

流落江湖岁晚回,卜居预指射蛟台。
独怜江上鲸波恶,万古还思汉武才。

宋苏辙《江州五咏》录《射蛟浦》一首:

万骑巡游遍,千帆破浪轻。射蛟江水赤,教战越人惊。
山转楼船影,岸摧连弩声。祈招无为赋,酣寝尽平生。

(有人传为苏轼之作,实谬误。)

明桐城邑人、湖广巡抚方孔炤游枞阳作《射蛟台》:

南狩元封汉五年,舳舻千里薄枞川。浔阳日照朱旗动,天柱云开翠盖悬。
远望楚中祠古帝,作歌海上返甘泉。射蛟惟有空台在,秋色东来起暮烟。

明阮自华(人称风流太守,传为黄梅戏前身黄梅调创始人)登枞阳达观山作《射蛟台》怀古:

汉皇神武诏天吴,延伫乾封反舳舻。一战龙宫春雨歇,千秋蜃殿月华孤。
汀前芦苇看缭乱,江上旌旗忆有无。风起云飞棹歌去,空留兰菊向蘼芜。

再录阮自华《大雷贼刘虞平饮至诗》一首(大雷,望江古称):

山城节钺倚云隈,江浦雷霆动地来。部下材官皆国士,帷中素女赡兵才。
投鞭赤壁流先断,试剑丹阳石自开。欲笑楼船过汉跸,溟濛风雨射蛟台。

归隐闹市北山楼

钱澄之辞官归乡后,其子法祖遭盗匪杀害且县令隐而不报,因县令包庇盗匪钱澄之力争无果,恐遭盗匪继续寻仇因此不敢再住乡间,遂移居枞阳城镇,购置“北山楼”,潜心诗学易学创作,后作《北山楼记》一篇详录。

“戊申冬(1668年,清康熙七年),予子法祖陨于盗,邑令胡必选讳不报,予与力争,反庇盗以仇予。而盗益思甘心于予,于是田间不可居,僦居市为逃死计。明年,老友魏子存督学三楚,知予困,招之入楚,分俸为买山资,劝令山居。而予不敢离市,且求市之极喧隘者卜居,以图安枕。盖令不去,而盗愈横也。久之,得寺巷前卖饼家陈氏弊宅,索直百七十缗。入其窒,幽暗无所睹,然前后有楼数楹,宅在市南,楼皆南向。南可见江及江外诸山,复以墙壁障之,使不得见,虑泄宅中气则居积不厚,市俗皆然也。向北绝无开牖者,即市北负山而居,亦不启北扉,市之人盖终身不见其北有山。予窃从楼后隙窥之,其山固顽而童,当吾楼之北者,石势参差,层折其傍,杂树蓊翳,与石色相映带。树间茅屋高下,时闻读书声。予喜曰:此中固有丘壑!遂如其值酬之。悉为更改,费倍值焉。凡不可见山者,仍其旧向,为藏息之所;而山之当吾楼者,则开北窗以纳之。于是,北山之胜,遂为吾楼所有。”

钱澄之《田间诗集》录有《将发坐北山楼对雨》一首,可见北山楼之景。

小阁迎山启,疏棂对雨开。
遥怜一片石,似为此中堆。
古屋危岩下,荒亭杂树隈。
无穷丘壑趣,待我客游回。

再辑《送将乐余不远还闽并寄双峰何剑客诸子》一首,亦为钱澄之晚年所做。

我昔壮岁游闽山,一官半刺风尘间。
事去仓皇窜岩谷,谷口遗民恣往还。
垂老复作双峰客,何氏园林高士集。
衣冠最古有余生,酒酣话旧相持泣。
生也无家挟策游,余亦终岁一扁舟。
三度相寻不相见,留诗北山楼上头。
残年细雨江天暮,蹇驴泥滑江头路。
十年离别话连宵,明晨冒雨渡江去。
庐州邂逅殊草草,毕竟交情吴下好。
同宗耆旧忠孝人,半塘街上称二老。
君在吴下久有声,吟诗把笔任纵横。
诗思书法非时尚,高风亦自动公卿。
自出闽关十七载,无端蜃市须臾改。
何氏尊前旧酒人,君今归去知谁在。
何郎别我春明门,曾传口讯到江村。
相逢应念吾衰甚,倘得重寻或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