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场上,一辆三轮车摆满粗细不等、长短不均的一捆捆粉条。粉条直挺挺地顺溜,松散却不松懈,白中透着青色,均匀好看。旁边有个小白板写着“牛各庄红薯粉条”。“牛各庄”!我恍惚记得是出粉条的地方,就止住脚步询问价格,得知8块钱一斤。

我和同伴分别买了宽粉和细粉,刚交完钱,回身就见到一位老同事,彼此热情打起招呼。老同事并没急于跟我们聊天儿,而是对着卖粉条的说:“我前几天买的粉条儿,为什么煮很长时间还是硬的?是不是胶放太多了?”

卖粉条儿的说:“你是在这儿买的吗?”

老同事说:“你再看看我,是不是在你在这儿买的。”

不知道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卖粉条的居然认出来了:“那你煮的时间短,多煮会儿就软了。”

我跟同伴四目相对苦笑。心想咋不早说呢,我们刚付完钱。

一路上,我俩纠结着粉条,后悔是不是买多了。

到楼下,如常跟两位阿姨打招呼,并亮出粉条儿让她们把关。阿姨问,在哪儿买的?多少钱买的?得知才8块钱一斤,都摇头说太便宜,应该不是纯红薯粉儿。

啊,这确定以及肯定的,我顿时觉得手上沉甸甸,这哪里是粉条,分明是有害食品,差点儿直接扔到垃圾箱。想着煮不烂嚼不动就来气,看都不看回家就扔进柜子里。

转天与同伴溜达。一见面,同伴儿就急切告诉我:“哎,我昨天吃粉条儿了,跟小白菜一起炖的,就像那个卖粉条人说的,跟菜一起炖,菜熟粉儿也熟了。”

“哦,口感咋样?”

“挺筋道的。”

“不是嚼不动吧。”

“嚼得动,挺好吃的。我当时就想打电话告诉你,后来怕打扰你就没打。”

“哦哦,这下放心了。”我咧嘴一笑,纠结一扫而光。

溜达回来中午做饭时,我又想起粉条。嗯,“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

我特意把老南瓜切得很大块,跟粉条一起炖了。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与很多人的精致不同,我喜欢把菜切得比较粗糙,我喜欢粗茶淡饭那种咀嚼感。这样我可以吃得比较慢,可以更多品味。我听说,过去的人之所以牙口好,就因为食物粗糙需要反复咀嚼,所以锻炼了牙齿。太精致的东西,我下不了口,我就喜欢简单、平常、接地气,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真切体会到活色生香的生活。如果总在一份精致里,我会或多或少不安,总担心丢失什么?所以我很珍惜拥有的,不嘚瑟也不浪费。

我见老南瓜籽不算老,就一起切了。放进几片里脊肉,一点酱油,一点蚝油,一点盐。在油汤的浸润下,南瓜块满屋飘香气。

粉条果然一块熟了,油亮亮的,夹起来弹性很大,能拉扯很长,吃到嘴里有嚼头还入味,简直不要太好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一口南瓜,吃一口粉条,最后喝小米粥时,想起两则小故事。

其一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听呢?”

其二

李时珍在年轻的时候就听人说,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叫曼陀罗,人们一见到它就会情不自禁地又唱又跳。李时珍费 了一些周折,终于找到了这种植物,一时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他为了探明究竟,亲自服下了曼陀罗,发现它有麻醉和使人兴奋的作用,少量可以治病,过量时在别人的暗示下,的确可以叫你唱你就唱,叫你跳你就跳。后来曼陀罗被广泛用于制造麻醉剂。

我过去曾经纠结过对一些事情的判断,总因为受到别人言辞的干扰而迷失方向。讲出来时,就有人告诉我:“用自己的第一反应去判断,即使错了也没关系,必定这是你自己的判断。”

第一反应,其实综合了你所有的学识、经历、见识、思想和理念。并不是所有人都比自己强。不够自信,使我们习惯相信别人却怀疑自己。殊不知,最懂自己想要什么的还是我们自己。

粉条的事,使我坚信:“凡事要听自己的。听自己的或许会错,但听别人的会后悔。因为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字丨张弘

图片丨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棱光丨“绿色食品”吃出绿色好心情

棱光丨只为给自己打气

棱光丨我今天被气到了

棱光丨赚了!这钱花得值!

棱光丨两天后,我终于要远游啦

棱光丨最热那天,我遇到了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