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赵爷爷在九十八岁高龄的这年终于倒下了,在床上躺了个把月便寿终正寝。天气炎热,老人的后事不容耽搁,马上就要安排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爷爷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但是在农村,老人去世后有权操办丧礼的只能是儿子,女儿们就只能做些哭丧守灵的事了。因此赵爷爷的两个儿子分头行动,该找人的去找人,该打电话联系的就赶紧打电话。只半天时间,丧事上所需要的人和东西就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赵爷爷的遗体被装进冰棺,在家停了两天,等亲戚朋友们来吊唁完毕,就可以拉去火化了,之后再举行葬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还有一件大事需要几家一块商量,那就是礼钱。按风俗,嫁出去的女儿和孙女是要上礼钱的,并且通常孙女上的礼钱是女儿的一半。赵爷爷家乡父母去世,女儿最少要上六千块,多了就不好说了,八千一万或以上都可以。

赵爷爷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女儿,二儿子却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女儿。按风俗,兄弟们操办父母的丧事,无论是亏是赚都得平分。但这样一来,赵爷爷的大儿子肯定是占便宜的,因为他没有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爷爷的三个女儿平时都和大哥走的近,因为大哥家有儿子。她们怕大哥和侄子吃亏,就故意呛二哥:“我们几个商量过了,一家上礼一万,三个侄女就每家上八千吧。”

赵爷爷的二儿媳妇一听就炸了,冷笑道:“你们上一万是你们的事,凭什么要求我女儿上八千?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觉得我没儿子好欺负是吧?真是好算计!我现在就把话放这儿,你们上一万,我女儿就上六千,多了没有!”

看弟媳妇生气了,赵爷爷的大女儿急忙打圆场:“咱们这不是在商量吗?我是怕排场大你们两家会亏,不然我们仨本来打算上八千的。”赵爷爷的二儿子说:“亏了赚了都是俺兄弟俩平分,你们姐仨上的礼两家分,我三个闺女上的礼也是两家分。你们仨要是上八千,我女儿只用上四千,我是无所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话一出,大家都不吭声了。赵爷爷的二儿媳妇心里倒是舒坦了点,她没有儿子,这些年来明里暗里都是她吃亏。这次男人能当着几家人的面说这些,这次就算吃点亏她也不觉得窝囊了。

后来,赵爷爷的三个女儿果然一家上了一万块的礼,加上其他的喇叭钱纸活之类的,一家大概也花了一万五六。而赵爷爷二儿子的三个女儿,一家上礼六千,加上小礼花圈祭品之类,一家也差不多花了一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爷爷的这个丧礼,两个儿子最后并没有亏钱,去掉所有花销反而剩下两万,两家各分到一万。赵爷爷的二儿子想把这一万还给三个女儿,三个女儿当然不要,都说留给父母用就好了。而赵爷爷的大儿子,直接把钱给了儿媳妇,儿媳妇才是他们家的财政主管呢,有钱必须上交。

上面的老人都没了,赵爷爷的两个儿子以后就是两家了,以后各家的来往各家走,再也不会有谁吃亏谁占便宜的事了。大儿子有儿子,和姐妹们以后还会有来往,二儿子没有儿子,以后和姐妹们基本上就没什么来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姑表亲代代亲,没有儿子就断了亲。赵爷爷的女儿们和有儿子的大哥亲近,事事偏向大哥,疏远没有儿子的二哥。所作所为虽然令人气愤,但农村现实如此,也是无可奈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