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的校园中,一位成熟稳重导师模样的美国老者,此时正和一个青春靓丽的中国女孩在走道上漫步。

从二人眉宇间的神色,和嘴中那一句句李杜诗词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中国古典诗词文学的狂热爱好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者的身份是哈佛大学文学系的主任,名叫斯蒂芬·欧文。

而他身边的中国女孩,名叫田晓菲,刚刚二十出头的年纪,身上不仅散发着青春活泼的气息,更有一种古典东方美人的韵味。

很显然,斯蒂芬主任对于东方的古典文学抱有十二分的兴趣,他不断地在和女孩讨论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其间重大的发展历程。

路过的学生和教师们对这一对师徒的“怪诞”行径早已是司空见惯。

斯蒂芬主任在这个时候,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博士导师,反倒像是一个向老师求教的学生。

后来,时光流逝,不知什么时候开始。

斯蒂芬主任和田晓菲在街上漫步时,两个人的手已经牢牢地牵在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如在学院时候那般,他们毫不在意街上行人,因为二人巨大的年龄差距所产生的惊诧。

斯蒂芬和田晓菲就这么旁若无人地牵手同行,就好像是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一个人或物,能够阻挡他们走在一起的脚步。

“北大才女”

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加99%汗水。

在人类社会中,不时就会冒出一个天赋异禀的人出来,或许他会在某一领域中,拥有着一般人无法比拟的能力天赋。

而这样的人,我们普通人往往称其为“天才。”

诚然,对于一个成功者而言,天赋很多时候并不是最重要的。

99%的汗水一定能够铸就成功的基础,剩下的那1%,就算是没有天赋,一丝运气也足以成就一个人。

那么爱迪生说的话难道不对吗?其实不是他说的话不对,而是得把这话再细分一下,除去各个领域的不同之外,对于天才的定义也需要改变。

天才并不等于成功,爱迪生口中的天才,指的或许是科研和文学领域的巨匠。

那些能够承前启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人类文明再度拔高一个厘米,或是毫米的巨匠。

对于这些人而言,往往这1%的天赋就是决定学术或是研究,能否成功,能否开启一个新时代的关键所在。

爱迪生和爱因斯坦这样的伟大发明家,毋庸置疑的就是属于这一类人。

在文学领域之中更是如此,会读书,会写字的人比比皆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真正能够称之为文学家的人,翻遍史书又能有几个呢?

五千年华夏,泱泱中华,礼仪之邦,纵观千年文明发展,这样的人物也是寥寥无几,占不到人口比例中的万分之一,亦或是百万分之一。

这也正好应了古人说的那句话“文章本天成,妙笔偶得之。”

或许当年卧轨自杀的海子,就有着这些文学家所独具的那1%的天赋灵感,可他却称不上文学家。

所谓家者,或是承前启后,或是自成一派,集前人之所长,开一家之先河者。

在中国而言,对于文人的要求还不仅于文学领域上的创作。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关于文人风骨的说法,读书人这三个字的重量,远非现代人所能够理解的。

更不是拿起一本书,或是写上几句酸文,也不是说上几句谁人都懂,却谁也做不到的大道理指责他人,就能称之为读书人的。

海子生性孤僻,生前的朋友很少,其中就有一个名叫田晓菲的哈尔滨女孩。

田晓菲和海子,都具有常人渴求一生也不能得的那1%的灵感天赋。

所以对于海子来说,田晓菲和他是一类人,所以能够聊的话题也远比常人要多得多,关于文学,关于思想理念,他们都有说不完的话。

要知道,田晓菲当年进入北大念书的时候,年仅14岁,是由北京大学破格录取的“天才”学子。

天才的世界是孤独的,也唯有天才,才能够理解同类内心中的寂寞和茫然。

海子是田晓菲的师兄,田晓菲对这位当时在文坛已经崭露头角的师兄推崇备至,甚至一度引以为自己的文坛偶像。

所以当海子自杀的消息传来,田晓菲的内心世界几乎崩溃,花了数年时间才渐渐缓过劲来。

哈佛情缘

田晓菲20岁那年,作出了赶赴美国哈佛大学,继续攻读博士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到美国之后,田晓菲却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

恋爱就像暴风雨一般,来了谁也挡不住。

而能够让这位年仅十四岁就进入中国最高学府学习,二十岁就在世界顶尖学院攻读博士的“才女”倾心的人,居然就是她的博士导师:斯蒂芬·欧文。

大凡作家都有自己的笔名,斯蒂芬作为哈佛大学文学系的主任,他众多笔名中的一个,就叫做:宇文所安。

宇文是中国一个传承久远的复姓,作为美国人却取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笔名。

仅此一点就能看出斯蒂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切追求和狂热喜爱。

这个来自古老中国的青春女孩,在她身上让斯蒂芬看到了那个东方古国的神秘魅力。

他迫不及待的想要揭开笼罩在她脸上的面纱,迫切的想要了解关于这个女孩的一切。

于是,每当茶余饭后,斯蒂芬总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和田晓菲单独交流的机会,不仅讨论唐诗宋词,更在讨论关于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乃至中国文化的思想变革。

渐渐地,田晓菲也对这个年近半百,比自己的年龄大了一倍还多的“美国老头”,产生了超越师生情谊的好感。

爱情是人类永恒探究的主题,无关于年龄,无关于身份地位的悬殊。

田晓菲很快就在斯蒂芬的爱情攻势下沦陷,她发自内心地爱上了这个博学多识,却又彬彬有礼的美国男人。

年龄的鸿沟阻拦不了两颗炽热的心,远在大洋彼岸的父母最终也只得送上了自己的祝福。

历经二十载风雨,现在的田晓菲依旧和斯蒂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两人一同在哈佛工作,一起在文学研究中砥砺前进。

只是,令人惋惜的是,田晓菲在婚后几乎没有出版过什么文学作品,而她和斯蒂芬,也一直没有诞下爱情的结晶,不禁让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