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文,这个国父是怎样炼成的?

他是佃农家庭出身,父辈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无地可耕,全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童年穷困潦倒,粮食不够吃,经常河里摸点鱼虾填饱肚皮,每日到村口听老人神吹当年参加过太平军如何如何,洪秀全如何如何,年幼的孙文听得多了,不知不觉将造反有理当成了人生至死不渝的信条。

若不出意外,孙文和千千万底层老百姓一样,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一生。

幸好,他有个出息的哥哥孙眉,早早跑到美国打工,经过摸爬滚打,居然发了点小财,把弟弟接到美国,命运出现逆转,孙文从屌丝变成了阔少,美国高耸大楼、整洁街道、冒着黑烟的火车,岂非闭塞落后的广东所能及?巨大的反差,让孙文无比震惊,这世界还能有另一番模样?

在美国这段时光,他习惯了苦涩咖啡的味道,飙一口流畅的英文,离开美国后,他在香港学医,一晃已过十载,孙文长成了颇为英俊的青年,在街边的小酒馆中,孙文经常高谈阔论,有几个年轻人都喜欢听他说话,慢慢形成了孙氏小团体,陆皓东、郑仕良、陈少白等人都是孙文一生的挚友。

1894年上半年,孙文偶然看到一本书,名唤《盛世危言》,里面讲的都是孙文想说却无法说出来的先进理念,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写了一篇《上李傅相书》,走后门递给了李鸿章,希望得到中堂大人的赏识。

结果李中堂要么太忙碌了,要么不屑一顾,孙文苦心酝酿的一篇雄文石沉大海,自视甚高的他隐隐感到了屈辱,因此他此生夙愿——推翻满清,建设新中国!

他说干就干,不带眨眼的,回到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口号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帮会草创,孙文名气尚未响起,没啥号召力,鼎力支持的只有在香港结交的数个生死之交了,孙文兄弟中有个名唤郑仕良,此人不是泛泛之辈,他是广州三合会的龙头大哥,对兄弟自然是鼎力相助,出钱出人,在他号召下,大量三合会小弟加入兴中会,革命和帮会产生了联系,帮会有了一个特殊的称呼——会党!

孙文有了自己的势力,但远远不够庞大,势单力薄,他懂得斗争的艺术,向来是拉一派打一派,大清国内最大的山头是什么?不是满洲,而是汉人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孙文喊出的口号,是向汉人士大夫示好,他表示,只对付满洲,绝不殃及池鱼,你们可以不帮忙,只要中立就好,最后把满洲击败后,东北日后怎么办,蒙古怎么办,到时候根据形势可以灵活变动嘛!

兴中会创立了,孙文深知,维持一个大帮会,最重要的就是钱,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搞钱,因此,他四处演讲,到处化缘,筹集经费,经费的大头来自募捐,募捐的主力军来自南洋,都说他最大的支持者是日本,此言差矣,日本给他的资金不过三四万而已(犬养毅个人赠予),而南洋华侨商人林义顺、陈楚楠、陈嘉庚都是孙文的死忠,他们仅一次筹款就十万块,孙文拿着这笔钱,搞了多次起义,屡败屡战。

第一次起义,好兄弟陆皓东牺牲,第二次起义,好兄弟郑仕良牺牲......第十次,黄花岗起义,同盟会骨干几乎全军覆没。孙中山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次又一次和清廷作对,成了清廷头号通缉犯。之后,孙中山的“兴中会”和黄兴的“华兴会”合并起来,成了同盟会。

同盟会非常庞杂,组织特别松散,大家由于共同的想法聚集在一起,来去自由,加入随意,退出去更随意,连招呼都不用打,谈不上什么严密的组织性。孙中山和黄兴作为一二把手,对会员的约束力十分有限,他们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职业革命家是要生存吃饭,没有钱,谈什么主义?

不仅如此,入会的大多数都是反清廷的刺头,都自视甚高,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大吵大闹,章太炎、陶成章一向看孙中山不顺眼,经常指着他鼻子大骂,孙中山岂是被轻易拿捏的软柿子,脾气更加火爆,君子报仇,不需要十年,当场就还回来,两人经常对骂,声调一个比一个高,拍桌子掀凳子,鸡飞狗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如最后一棵稻草,压死了骆驼,庞大的大清王朝轰然崩塌,孙中山还在美国,黄兴一封电报才让他得知武昌新军造反,黄兴催促他快回国,他深思熟虑下,暂时不急回国,反而找英美列强谈谈贷款搞点经费回国。

可惜列强看不上孙中山,反而看上了袁世凯,因为袁世凯是真正的枭雄,有实力,而孙中山除了名气,一无所有。 跑了一圈,一分贷款都无,只能空手回国。

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纷纷独立,各军阀各怀心思,不过他们暂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北方最强大的敌人——袁世凯,他手里掌握着大清最精锐的野战部队,但在南方军头中选带头大哥,是个令人无法抉择的头痛问题,没有哪个山头能占据绝对优势,正好孙中山回来了,论名望,无人能及他,于是孙中山被选为带头大哥,在南京宣誓就职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方军头认为孙中山在国外有列强人脉,应该可以搞到钱,清廷一倒,军头们就失去了财政拨款,他们的地盘无法收税,盐税和关税早就被大清抵押给列强了,结果列强拿到了关税和盐税,袖手旁观,清廷失去了经济来源,失去了对军队的掌控,最终倒台。

孙中山当上总统后,发现政府无钱,别说北伐,连南京政府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眼看南京政府无法运转下去,袁世凯出来表态了,如果南方政府不解散,他就要南伐了!

袁世凯此语一出,南方军头们都怂了,纷纷劝孙中山赶紧下台,退位让贤给袁世凯当大总统,不待孙中山同意,私下向袁世凯求和,事已至此,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交辞呈,从上任到辞职,只当了45天总统。

1913年3月20日晚十点,一声枪响,宋教仁倒在血泊之中,宋被刺杀的时候,孙中山正在日本长崎考察铁路项目,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回上海,召开国民党高层会议。在会上,他嚷着要北伐找袁世凯算账,没得大家的支持,无奈之下,只能搁置。

西方列强和袁世凯谈判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袁世凯抵押了关税,得到了不菲的贷款,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国民党高层和南方军头们的高度警惕,他们认为袁世凯野心勃勃,招兵买马欲将南伐,因此,没有安全感的他们,宣布重新独立,袁世凯非常愤怒,于是展开了南北战争。

结局显而易见,南方军头大败,国民党高层流亡,孙中山痛心疾首,他终于觉悟到,指望军阀,根本没戏,最好组建一个如臂使指的政党,继续革命事业。

1913年9月27日,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入党誓言非常简单,效忠孙中山即可。但曾经声势浩大的同盟会和国民党已如过眼云烟,袁世凯正处巅峰,天下无敌,孙中山丝毫不泄气,继续在海外奔波演讲,筹集经费,等待袁世凯犯错的时机。

时机来了,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欲将登基做皇帝,苦苦等待两年多的机会终于出现了,次日,孙中山在日本号召全体国民进行“三次革命”,国内反袁的声音达到高潮,袁世凯在全国一片唾骂声中黯淡而逝。

袁世凯死后,北洋系军阀们明争暗斗,孙中山看透了他们,都是一丘之貉,搞独裁的一路货色,他的目标更加清晰——打倒独裁,建立民主共和,谁敢独裁,就打倒谁。

1917年,坐拥富庶的两广的陆荣廷野心膨胀,以西南军阀盟主的身份,对抗北洋政府,与段祺瑞、冯国璋、吴佩孚连年内战,主政北洋的段祺瑞无力制服,在这场内战中,陆荣廷为了寻求正义依据,引孙中山入广东,高举恢复“临时约法”的旗号,是为护法战争。

护法战争期间,陆荣廷成立护法军政府,表面上尊孙中山为大元帅,其实他想借用孙中山的名望来令诸侯,与北洋政府决裂。皖系、直系、奉系三家联合都不能压制他。

陆荣廷太小觑孙文了,他知道他在利用他,他反而将计就计,派胡汉民游说陆荣廷,将省长警卫军20营粤籍官兵划归自己,广东省长朱庆澜被孙文折服,也愿将省长警卫军交予孙中山,陆荣廷认为孙中山没啥威胁,欣然将20营粤军交予孙中山。

这下,孙中山有真正的军权了,他手上的兵力有——不满段祺瑞克扣军饷,随孙中山南下广州的民国海军,从陆荣廷借来的20营粤军,他开始在陆荣廷地盘上招兵买马,收揽惠州12营兵力,组建大元帅近卫军。

引起了陆荣廷的忌惮,1918年1月2日,陆荣廷指使广东督军莫荣新捕杀孙中山护卫69人,这69人其实是孙中山授意来挖陆荣廷的墙角,招陆荣廷的兵,孙中山的人被杀了后,他马上就报复,1月3日率军炮轰广东督军府衙观音山——莫荣新不得已上门请和,陆荣廷也跳出来当“和事佬”,表示是误会。

这时候陆荣廷的心里,认为他好似引刘备入川的刘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918年5月,陆荣廷下手了,取缔孙中山大元帅之职,不久孙中山辞职,同时向陆荣廷建议,派自己的近卫军出征福建,陆荣廷求之不得、将孙中山连人带兵礼送出境。

孙中山将粤军交给陈炯明、许崇智、邓铿等率领,与福建的皖系军阀李厚基开战,先后占领汀州、漳州、龙岩等26个县。虽然,孙中山此时避居上海,但时刻派遣党员进行指导监督,予以外交、财政、人才上的援助,闽南护法区俨然为孙中山的根据地。

许崇智长期主政福建新军,担任福建总司令,在闽南根基深厚,招揽福建叛军加入粤军,而胡汉民、朱执信、陈炯明等曾主政广东,也在闽南招揽广东叛军加入粤军。到1919年底,粤军发展为112营、2万人,组成两个军,第一军陈炯明,第二军许崇智,拥有各式火炮3000门,机枪220挺,16架。

孙中山从来没打过如此富裕的仗,实力大增!

他准备开始对付陆荣廷,1920年8月粤桂战争爆发,闽南粤军攻击两广陆荣廷,9月战争白热化之时,孙中山在广东的政治渗透发挥能量,虎门要塞司令丘渭南、广东警察厅厅长魏邦平、广惠镇守使李福林、黄明堂、黄志桓起义,桂军陈铭枢倒戈、投靠粤军。

曾经与北洋三雄直、皖、奉死磕数年的西南王陆荣廷在孙中山粤军的攻击下,四个月倒台,1921年6月,陆荣廷不甘失败,重组桂系军阀,四路进攻广东,被孙中山派遣的粤军陈炯明许崇智、滇军李烈钧、黔军谷正伦反杀,并被直捣黄龙,陆荣廷逃亡越南,桂系军阀解体。

驱逐陆荣廷后,孙中山恢复护法军政府,以麾下粤系军政人马为主力,接收了陆荣廷的原有地盘(粤、桂、滇、黔、川、赣南、湘南、闽南)。

孙中山的雄心不限于此,他在1921年1月12日,联合国会参众两院部分议员,召开非常国会,4月公布《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大总统总揽一切大权,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

在此期间,孙中山嫡系部队粤军扩充实力,粤军第一师师长陈可钰迅速崛起,邓铿从第一师抽调薛岳、叶挺、张发奎三个营组成总统府警卫团,陈可钰为团长、李章达为副官。黄绍竑、李宗仁、白崇禧铁三角崛起,都归顺于孙中山。

粤军占领广东,孙中山也从上海回到广州,心情大好,准备大干一场。

没想到,他麾下悍将陈炯明不爽了,他认为广东夺下来完全是他的功劳,孙中山跑过来是不是坐地摘桃?而且这两人性格强势,孙中山想要建设民主共和国,而陈炯明崇尚美国的联邦制,中国的每个省情况迥异,那就各自发展,等时机成熟以后,再联合起来,组成一个联邦制的国家。

因此,两人想法路线南辕北辙,矛盾极深,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连夜撤走,因此,他离开广州后,痛心疾首,彻底明白一个真理——用军阀打击军阀的道路已经彻底走不通了,哪怕这个军阀是自己培养的也不行!

1921年12月,刚参加完“一大”的马林受共产国际委托,与孙中山做了一次交流,孙中山第一次对共产主义有了初步的认识,也知道了中国刚成立了一个政党,叫中国共产党。

1922年8月25日,苏俄政府代表越飞到达上海,在马林的陪同下,与孙中山进行了一次非常深刻的交流。越飞诚恳的向孙中山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两大法宝,一是群众的支持;二是要有共产主义的信仰,只有用共产主义武装思想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

越飞这番话,瞬间点醒了孙中山,他终其一生苦苦追求的路,原来就在这里!他原来走的是精英路线,军阀路线,从来没想到广大的群众才是革命的基础!他没有细想过对军队进行政治教育工作,军队没有信仰没有忠诚,只有利益,不失败才有鬼了!

从此,孙中山下定决心,以苏俄为老师,建立属于党的武装力量,夺取全国政权,建立理想中的民主共和国!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完成了国民党的重组,建起了黄埔军校,培养出来了第一批黄埔学生军,在东征时,这支学生军有两个团的兵力,就是这支不起眼的学生兵,在三年后誓师北伐,将不可一世的北洋军阀全部打倒,攻占北京,实现了孙中山的遗愿。

可孙中山先生没能亲眼看到这些,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肝癌病逝在北京,享年58岁。屡败屡战的他,并不是夸夸其谈,高谈阔论的大炮,而是一个能文能武,真知灼见的雄猜之主,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找到了胜利的法宝——“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在胜利即露出曙光之际,他却撒手而去,让人扼腕叹息不止,不过他的继承衣钵者,出现了,创造出比他更加伟大的成就,这个人名唤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