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东,沙特阿拉伯作为一个富有的石油大国,却在面对外来威胁时显得力不从心。他们的国家安全受到了来自伊拉克的严重威胁,而伊拉克的领导人萨达姆一度企图侵占沙特的领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沙特急需寻找一种有效的国防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沙特决定花费35亿美元从中国购买东风3导弹。这是一项巨额的交易,但沙特阿拉伯并没有任何犹豫。

在1987年,沙特阿拉伯秘密地通过集装箱装载了35亿美元的现金,前往中国采购了35枚中国制造的东风-3导弹。在海湾战争爆发后,沙特阿拉伯成功地动用了这些导弹,迫使对手放弃了侵略沙特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二战结束后,全球石油需求急剧增长,沙特阿拉伯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其财富也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而不断累积。然而,一系列地区冲突的发生让沙特阿拉伯意识到,他们的繁荣盛世可能即将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1年的一次事件让沙特阿拉伯倍感恐慌。当时,以色列战机竟胆敢飞越沙特领空,直接摧毁了伊拉克的核设施。沙特阿拉伯在庆幸被炸毁的不是自己的设施的同时,也开始警觉起来。

在此期间,两伊战争的爆发让沙特阿拉伯陷入困境。由于伊朗指责沙特阿拉伯偷偷向伊拉克运输石油,伊朗不仅用战斗机炸毁了多艘沙特的油轮,还威胁要对沙特本土的炼油厂和淡水净化厂进行空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事件让沙特阿拉伯国王认识到,他们必须自我武装,否则战争的威胁将随时降临。因此,沙特阿拉伯开始寻求一种能在远距离击退敌人的武器,而射程在1000-3000公里的中程导弹是他们的不二之选。

沙特阿拉伯首先向美国提出购买导弹的请求,但被美国断然拒绝。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转而向美国提出购买射程仅为120公里的“长矛”导弹的请求,但再次遭到美国的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奈之下,沙特阿拉伯转向苏联提出购买导弹的请求,但也被苏联拒绝了。当沙特阿拉伯国王得知被美国和苏联一致拒绝后,感到十分沮丧。然而,空军司令说:“我们还可以去中国试试,说不定那里还有机会。”

于是,1986年,班达尔亲王在结束对马来西亚的访问后,专程前往中国,到达后就表达了购买“东风-3”导弹的愿望。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急需资金于是没过多久中国就向沙特阿拉伯表明:“原则上同意出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风3导弹是一种具有强大威慑力的武器,它不仅可以携带常规弹头,还可以携带核弹头。这意味着如果伊拉克试图入侵沙特,他们将面临严重的威胁。

得知这个消息后班达尔亲王非常高兴并立即将这个好消息报告给了国王国王随后任命班达尔亲王全权负责导弹的购买事宜。

在双方的谈判中关于导弹的价格出现了一个传说当时中国提出每枚导弹售价一亿元人民币沙特代表不仅没有还价反而兴奋地说:“可以就一亿美元一枚这太便宜了!我们要35枚!”中国的代表被震惊了,半天才回过神来,说:“成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7年底沙特阿拉伯秘密地用集装箱运送了35亿美元到中国购买了35枚东风-3导弹导弹运到沙特阿拉伯后不久就派上了用场。在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后伊拉克10万大军在一天内就占领了科威特然后驻扎在沙特边境随时准备侵犯沙特阿拉伯。

在购买了东风3导弹之后,沙特阿拉伯的国家安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不再害怕萨达姆的威胁,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伊拉克形成威慑。这种威慑力量的存在,不仅使沙特阿拉伯在中东地区获得了更多的影响力,也使得中东地区的整体局势变得更加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特阿拉伯的这笔交易,可以说是“小投入,大回报”的典型案例。他们只花费了35亿美元,就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这样的回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非常划算的。这也验证了“小投入,大回报”的智慧,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合适的投资,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回报。

总的来说,沙特阿拉伯购买东风3导弹的经历,不仅体现了他们在国家安全上的远见和决心,也展示了“小投入,大回报”这一智慧在中东政治舞台上的体现。这一智慧不仅为沙特阿拉伯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也对中东地区的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