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早已失去往日的荣光,不少人以为,疫情过去后,房价会多涨些,结果却截然相反。

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楼市数据,很多城市的房价一降再降。

虽然这些数据只是统计100座城市,但也基本上代表市场现状,而这样的现状,让大量投资者感到头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于此背景,国家为了刺激购房,出台众多利好政策,比如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贷款利息、开展现房销售试点等等。

看到国家大力拯救房地产市场,很多人预测,2024年时,房价将会再次大涨。

这种说法真的靠谱吗?其实从目前出现的3个信号,就可以得到答案。

01.供需关系很难改变

今年7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开的会议中明确表示: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换句话说,现在已经不是卖方市场,而是买方市场,当初那种“购房者抢房”的情况基本不会再出现。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发商也好,政府也罢,都需要想办法吸引购房者,从而让房地产市场平稳落地,健康发展。

很显然,房价大涨与“平稳落地、健康发展”背道而驰。

其次,房地产市场虽然遇冷,但对地方财政和经济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求稳才是首要任务。

最近的会议虽然没有提及“房住不炒”,就连限购等政策也逐渐放开,但这并不代表房子就可以炒。

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的话来讲:房住不炒的原则不会改变!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现在的房价本来就不健康,国家也是费了好大力气才按住房价,如果再让它涨上去,之前的一切都打了水漂。

综上所述,房价飞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现阶段乃至未来,首要任务是稳住房地产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土拍”遭遇滑铁卢

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始,离不开土地,而开发商获取的土地的一个关键“门路”就是土地拍卖。

从土地拍卖的情况,我们可以摸清房地产市场的“病灶”。

在过去,各个城市的土地拍卖相当火热,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可如今的土拍情况可谓遭遇滑铁卢。

以北京举例,今年3月23日至8月9日,集中拍卖12次,33宗地有了归宿。

这33宗地的面积约为152.24万平方米,规划地上建筑规模278.81平方,实现土地转让金961.35亿。

这样的数据看起来不错,可按照北京的规划,今年要卖出73块地,但现在已经过去9个月,实际卖出土地还不到目标的1/2,这也代表着剩下的几个月里,土地拍卖将更加密集。

重庆,从4月27日~7月12日,主城区仅成交9宗地,较去年一批次的集中供地的13宗差距甚远,创10年来最低。

武汉,2023年上半年,各类用地出让总金额187.08亿,其中涉宅用地出让金为169.49亿,较去年同期下滑15%。更狠的是,2022年的土地拍卖出让总金额较2021相比,减少51%。

老百姓不懂房地产市场的弯弯绕绕,最直观的指标是房价。

可是,开发商比老百姓懂得多,他们都不积极参与土地拍卖,无疑是不看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标志。

03.经济负担的负面影响

医疗、教育、购房、结婚、生育,生活里的方方面面,统统在涨价。

可是,大家的工资却没上涨多少,想要好好活着,压力山大。

其次,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育,经济负担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根据民政部统计的数据,2018年,我国尚有1013.1万对情侣登记结婚,可到了2022年,仅仅只有683.3万对。

结婚率低,生育率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从2016年开始,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一直下降,到2022年只有6.8%,新生儿数量还不到1000万人。

大家手里没钱,未来需求还会将进一步降低,如果房价大涨,买房的人更少。

另外,这也会导致结婚率和生育率进一步降低,这样一来,还跟国家鼓励大家生育“唱反调”。

综合考虑下,房价上涨并不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它身上披着的那层“投资”外衣也逐渐失去作用,想要继续靠房产来保值增值,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中国以民为本,而房价又是民生大事,政府需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种种因素,注定房价大幅上涨很是渺茫。

作为普通购房者,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别被天花乱坠的宣传给哄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