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瞻 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观点。做有价值的内容阅读,全网百万人关注的自媒体大号。点击上方关注“局部”,我们最大的诚意是将优质内容输出到底。

◎ 人性,是用来解读的。

◎ 作者:马首瞻

◎ 编辑:大梁客

谥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大臣给他一生做的总结评价。

谥号总共205个字,分为140个美谥、37个平谥、28个恶谥。

在28个恶谥中,“纣”字算是坏到登峰造极的存在。

“残义损善曰纣”。

意思是说,帝辛生平没干过一件人事。

平心而论,周朝给帝辛上“纣王”的谥号做得不够厚道。

给上了一个坏透气的谥号还不够解恨,后人还煽风点火发明一个成语叫“助纣为虐”。

这一骂,盛行千年不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帝辛是首位正史有名有姓记载的昏君暴君。

亡国之君大多没有什么“好鸟儿”,这是失败者逃脱不了的命运。

毕竟,失败者和死者只有被审判的份儿。

有句话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历史这个东西,野史的可信度要高于正史,这是心知肚明的封建历史铁律。

按照史书撰写的规律,前朝历史由后朝来写。

被取代者的历史是取代者写的,当中有多少水分,只能靠各位自己发挥想象。

不妨抛开所谓的仁义道德、漫山遍野的周朝盛世,从历史的罅隙中,窥探帝辛的真实模样。

1.保护劳动力,重视农桑

帝辛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帝王,在某种程度上超过周文王和武王爷俩。

他在位时,对商朝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最重要的一条是废除多项奴隶制度,四海之内不得屠杀虐待战俘和奴隶,要鼓励他们参加农桑生产。

哪怕有奴隶犯了错,也不得进行身体上的迫害,可以用服兵役的方式惩罚,让他们上战场将功补过。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保护了一个劳动力,又增加了一个兵源,比直接肉体清除人道很多。

2.任人唯才打破阶层限制

单凭这一项举措,商纣王足以位列明君圣主之列。

在古老且遥远的商朝,帝辛划破历史的长河,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思想。

只要有才能,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奴隶,都会重用给予一定的社会地位,算是开了底层民众向上层流动的口子。

对内部无才无德的贵族更是“痛下狠手”,收回很多贵族的身份、权利和土地。

也正是这一条,为日后武王伐自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3.废除陋习整顿迷信

古人都有迷信的情节,商朝风气尤为严重,武王伐纣前还得找人摇卦占卜一下。

造反这么大的事都得寄托占卜,可见当时的人迷信到什么程度。

商纣王从中看到问题所在,如果放任巫婆神汉坑蒙拐骗下去,整个社会会被巫卜之术操控。

于是,帝辛打击了一批胡作非为的巫婆神汉,并规定迷信不得干政。

4.奠定华夏版图

帝辛是一位文武全才,对内可以进行改革,对外带兵打仗也是小菜一碟。

他在位时的商朝边患危机四伏,北鬼、西羌、南苗、东夷搞得中原王朝不得安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帝辛任用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将领,主动进攻东夷部落,把版图推进到江淮一带,包括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以上四条功绩,怎么看帝辛也不像昏君暴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怕是牧野战败后,商朝亡国之势无力回天,帝辛也没有贪生怕死,而是跑到鹿台选择一把火自焚。

古往今来,能够做到死社稷的君王,十个手指头能数过来。够爷们!

说完纣王的功绩,再看纣王的罪过是什么。

周武王出兵前,给帝辛列了六大罪状。酗酒、疏远贵戚旧臣、重用小人、听信妇言、信有命在天、不留心祭祀。

一“酗酒”

作为帝王喝点酒有什么问题,只因为酒是粮食酿造的,纣王不勤俭节约浪费粮食,再者说帝王浪费点粮食多大点事儿。

你周朝王室能够做到与平民同样的衣食住行条件吗?

后代的知识分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添油加醋说帝辛搞“酒池肉林”工程。

这不是胡扯嘛!

3000年前挖个池子都是黄泥的,你把酒倒进去怎么喝。

二和三“疏远旧贵族,重用小人”

这条与纣王改革中“唯才是举”是一样的。取缔一些无才无德的旧贵族应该是历史的进步。

到了武王那里,成了帝辛的罪过。

四“宠信妇人”

说的应该是妲己。这条很有意思,大家有没有发现,从古到今“女人”是很悲催的,所有的亡国之君的罪状都有“宠信女人”这条。

把历史更迭这种大是大非往女人身上推卸责任,这就是古代知识分子干的事!

何况哪个男人不好色,“垂涎美色”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实力得到的问题。

五和六“信有命在天,不留心祭祀”

对应的是商纣王打击封建迷信,废除用殉葬祭祀的传统。

这种人道主义关怀居然被周朝扣上罪名的大帽子。

有一说一,最崇尚仁义道德的周朝也干了最不地道的事。

在给帝辛上谥号的事情上,脏水泼的那叫一个狠。

帝辛的前与后,有多少暴君杀人如麻,有剖孕妇的,有朝堂上支锅煮大臣的,哪一个都比纣王狠百倍不止,但谥号都没他的狠。

很多历史故事告诉我们,越是道貌岸然,越是无耻至极。

自从周武王泼出第一盆脏水,后续的知识分子纷纷群起而攻之。

春秋时代,儒家给商纣王谋了一条新罪状“比干谏而死”,但没有具体说是怎么死的,说明早期的儒家多少有点操守。

从战国时代开始,关于比干的故事更加生动。

屈原说,投水而死;

吕不韦说,剖心而死。

汉朝刘向进一步“美化”,说妲己想看比干的七窍玲珑心长什么样,比干因此被剖心而死。(暴君、美女、血腥占全了)

晋朝史官说,帝辛干过解剖孕妇看胎儿的事。(后来一查,该史官是医官出身)

最后再说一说“肉林酒池”。

这种故事放在任何朝代都是极其轰动的劲爆新闻,但西周人没有记载,反而是战国末期的韩非记载的。

后来,被西汉司马迁拿来改编成“男欢女爱”的糜烂故事。

问题是跟帝辛同时期且整天泡在一起的武王不知道这事,八百年后的韩非知道,真是有点意思。

知识分子的“成王败寇”的强者思维和“夹带私货”的功利思想,在封建社会从来没变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