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我国古代鸟枪没有枪托,只有一个比较难看的手把?那是因为,清朝中期以后,鸟枪粗制滥造,经常出现炸膛情况。因此,鸟枪手根本不敢抵肩贴腮瞄准射击,因为害怕被炸脸。

既然,没有人敢抵肩贴腮瞄准射击了,那还要枪托干嘛?于是就变成了一个小手把。那清军打仗怎么办?就全靠抬枪为主力,不拼瞄准,拼覆盖率。

这样一种大型装备,大部分情况下是用于防御战,在野战中则是部署在队列的最前面,轰开敌军的阵列,支援己方步兵。

担任火力支援任务的抬枪,有比鸟枪和弓箭更远的射程,可以提前先敌开火。还可以发射穿透力强的大弹丸和散弹、铁砂等杀伤面积大的弹药。

同时,抬枪更适合进行运动,携带比火炮更加方便。非常适合清军镇压那些经常进行流动性极高,而且在山地丘陵运动的农民军。

但是,抬枪对对付英法联军却不行。因为,农民军都是密集队形,一枪打过去一大把铁砂可以杀伤多人。而英法联军不是密集队形,而是散兵线战术,因此,抬枪打一枪过去最多只能命中一个目标。而且还会因为射速低,笨重,目标大,成为英法联军的重点打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