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冤枉他了吗?张学良晚年对918事变“不抵抗”坚决否认,原话大意是:

九一八事变我是错判了形势,国人骂我,后人骂我,说我不抵抗,我一点不认账,我没做错。但要骂我作为封疆大吏,没把日本情形看明白,这个我认,还以为日本人是像以前一样(想要更多特权)。

张学良被国人骂了几十年,自己到晚年都不服,真是大家冤枉他了吗?

同时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蒋介石给张学良下的密令,不许抵抗。

两个关键问题:只是错判了形势吗?是蒋介石下的命令吗?

关于第2个问题,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有没下达“不抵抗命令”?至今没有找到有力证据,也就是说没有找到电报原文。

但蒋介石于事前事后,多次明确要求张学良对日隐忍、退让,不要挑起战端,这是确定无疑的。

再看第1个问题,张学良到底是不抵抗,还只是错判了形势?

重点来了!有两封电报可为佐证。

一个是九一八事变之前12天,1931年9月6日(鱼日),在北平的张学良向在沈阳主持大局的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和东北军参谋长荣臻的发去电报(鱼电):

“现在日方外交渐趋吃紧,应付一切,亟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当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切实遵照注意为要。张学良。鱼子秘印。”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大家再读一遍:

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当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切实遵照注意为要!

对于日本人即将发动挑衅的紧张形势,张学良显然看的清清楚楚,早有预判。

给部下的命令也是清清楚楚,核心就是三个字“不抵抗”。

可以佐证张学良对当时形势判断的还有一封电报,1931年8月24日,张学良就已经感到东北事态日趋严重,于是给蒋介石发去了一封“请示电”:

“近来对日外交性情紧迫,彼国朝野上下公然密谋侵占我东北(彼方谓为满蒙),势甚积极,不可终日。

弟曾尽力设法以谋疏解,终鲜效果,……近数日来,情况益紧,……日人方面属有意动作,现已揭开面目,必将另造事端以为借口。似此情形,恐非退避所能了事。

弟为此事,日夜焦虑,我兄卓识尽筹,对日外交研究有素,当此危急之时,我方应用何法以为应付,尚祈详赐指示并请密陈总座,决定方策。

…弟意以为对立各种悬案应即与之开诚谈判,能解决者即解决之,其绝对不能许其要求者即拒绝之。为此了一件即少一件,而彼方即少一攻击之目标,是为釜底抽薪之计。

总座明烛,几先对此必有良谋,亟望与外交方面负责人员切实商讨,指示遵行,不胜企祷。”

从电报内容看,张学良显然对当时的形势非常清楚,对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也非常清楚,“似此情形,恐非退避所能了事”。

张学良给老蒋发这封电报,主要意图有二:一是请求老蒋的指示,二是要求老蒋在外交方面赶紧行动。

综合看这两封电报,你觉得大家骂张学良骂了几十年,冤枉他了吗?

在8月下旬,在9月初,张学良对形势早已经非常清楚,但是他只在辽宁留下六七千兵力,并且下达了明确的不抵抗命令。

同时却把十几万东北军主力都调进关内,是要干什么?是为了抢占地盘,抢占晋绥冀平津。当时中原大战刚结束,东北军是“武力调停”者,好处是老蒋答应把华北地盘儿给他。

而日军呢,关东军在东北有近2万人。按战斗力来说,10万东北军也未必打得赢,但张学良就是不往回调兵,还下了“不抵抗命令”。

所以你说,骂他不抵抗,冤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