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我说说他的心里话?

我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孩子不但不感恩,反而视我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从来不给孩子压力,但为什么孩子不能对我敞开心扉?

一说起学习,我就忍不住吼叫,我们的沟通什么时候才能不卡壳?

亲子沟通,是家长通过谈话、游戏等方式与孩子进行相互了解、相互交流情感的过程。良好的沟通不仅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有助于孩子释放压力,调整心态,平和情绪,还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所以,沟通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将人际沟通分为五个层次:

01

一般性交谈

是最浅层次的沟通,诸如打招呼、问好等。如孩子上学之前,打招呼说:“妈妈,我上学去了”;放学后,孩子进门只说:“妈,我回来了”。

除此之外,若是孩子只顾写自己作业或做其他事情,而不愿意和父母交流。那么,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就只是最浅显层面的交流。

02

陈述事实

是沟通双方进行信息交换,谈事实,不掺杂感情,尽量不卷入某个话题中。

如孩子告诉妈妈:“妈,我们老师让您在卷子上签字。”然后就再也不说别的内容,妈妈问的时候,孩子选择回避的态度,那么亲子沟通就停留在这一层面,亲子之间存在较大的隔阂。

03

分享观点和判断

在这一层次的沟通中,双方分享各自的观点、意见、看法、想法,比较接近于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了,但仍然缺少感情交流。如爸爸问孩子:“你为什么这么晚回来?”孩子回答:“今天轮到我值日。”

这个层次,如果彼此意见、观点不一致,则不容易进入到更深层次沟通之中。

有一天你跟孩子出去逛街,孩子的目光一直盯着一双鞋妈妈,这双鞋是最新款的,很好看,我同学也在穿。

这个时候,妈妈马上就会提高音量你不是有新鞋子吗?又想着乱花钱了?

听到这,脾气好的孩子默默翻个白眼不说话,大部分孩子可能直接回怼:我就是觉得好看,又没说要你买!

刚开口引发了充满了火药味的对话,是不是也经常发生在你的身边?

04

分享感受

在这一层级,交谈双方开始分享自己隐藏在观点、意见、判断、想法之外的真正的感受和情绪。沟通到了这一层级,双方有了信心、理解与关心等情感流动,彼此之间也更有好感。于是,彼此之间也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孩子在放学路上告诉妈妈:“妈妈,我今天和同桌闹别扭了,心里不舒服。”孩子愿意和妈妈一起分享内心的感受,可以说,母子之间在沟通方面较为顺畅,亲子关系也比较和谐。

有时,孩子跟你谈谈他的感受时,你还想着跟孩子讲道理、给孩子建议或是分析时,沟通可能会立刻被卡住。

孩子写作业写到一半,跟你讲:妈妈,今天作业实在太多了,我都快累死了!

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有感受、有情绪了。如果你来一句:你累什么?你一个学生,你的任务不就是好好学习吗?

要么瞬间就终结了话题,要么又引发一次唇枪舌战,是不是?

05

敞开心扉

前面打招呼的时候还是很愉快,陈述事实的时候你也在认真听了,孩子说想法的时候,你听了他并且也分享你的想法,说感受的时候,你能够倾听她的感受,说出你的感受。前面四步做到位了,才会到达第五个层次——敞开心扉。

到了这个层面,你会发现:孩子什么都愿意跟你讲、你说的他也爱听,在你们两个人互相分享畅所欲言的过程中,你的批评他都能欣然接纳。

晚饭后,爸爸经常会和孩子一起散步,每次孩子都能跟爸爸滔滔不绝讲一个小时,学校里的事,学习上的事,心里所思所想,无所不谈。爸爸也同样会敞开心扉谈谈自己的经历。爸爸不仅仅是一个好的倾听者,而且更是孩子的成长教练、人生导师。如果亲子沟通处于这个层级,可以说亲子之间的沟通是相当和谐的,彼此赋予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来说,当我们初次认识一个人时,我们与对方的沟通模式是由外向内的,即从最浅层开始,随着彼此的了解,一点点深入,从共同的价值观到敞开心扉,无所不谈。但亲子之间的沟通却未必是这个套路,一些情况下是由内向外的。

在孩子小的时候,亲子之间的沟通处于沟通中最深层次,孩子的内心完全是敞开的。但随着孩子一点点长大,由于受到批评、指责、否定、命令等负面沟通方式的影响,孩子如果感受不到爱与安全感。接下去,他们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会逐渐关上心门,与父母沟通时保持一定的界限。严重的情况下,亲子沟通的层次只有最外层的“一般性交谈”,偶尔只是打个招呼而已。

因此,父母在沟通方面,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态度与教育理念,使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与孩子沟通。养育孩子就是升级打怪的过程,怎样才能有效沟通,敬请留意【亲子沟通系列二】。

电话|020-83701736,020-83644639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路113号白云大厦151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