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统计口径调整

苏州晋级特大城市

今天,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划入到姑苏区”的小道消息在网络上不断发酵,苏州发布很快进行了“辟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目前,我国城市划分标准共有五类,分别是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其中大城市分为Ⅰ型大城市和Ⅱ型大城市。

根据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是衡量城市人口规模大小的关键指标之一

根据2022年10月发布的《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苏州属于I型大城市,并没有被纳入特大城市的行列。

主要原因是苏州的城区人口没有达到500-1000万的标准,因为在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苏州城区常住人口只有399.12万人。

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查询到,近期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城乡(含开发区)分类代码进行了更新,苏州城区的统计口径包括苏州工业园区,其下辖社区的城乡代码由镇中心区(121)改为主城区(111)。娄葑街道、胜浦街道、唯亭街道、斜塘街道、金鸡湖街道下辖各个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都已改成了:1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官方发布所言,此调整并非是区划调整,只是统计口径的调整。

其实,苏州没有成为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也是统计口径的问题,因为苏州工业园区和吴江区的常住人口没有被纳入苏州城区人口。

由于之前苏州工业园区各街道被定义为镇中心区,因此这399.12万的苏州城区人口中,是不包含苏州工业园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此次调整的统计口径,以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来算,苏州城区常住人口为512.51万人,而光荣跻身“特大城市”的队列

其实,这两年苏州人口增长现象非常明显,宽松的落户政策、人性化的人才落户标准,都在为苏州成为特大城市打好基础。

据官方数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苏州全市实有人口1619.6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81.08万人,流动人口838.61万人。

今年上半年,共有8.97万人新迁入苏州,成为苏州户籍人口,较去年同期增加3.79万人,增幅73%。

4月1日,苏州大幅放宽市区积分落户,全面放开四县市落户,以宽松的落户政策、方便的落户流程、快捷的落户时限,优质的落户服务,吸引了众多外来人口落户。

落户新政执行以来,截至6月底,全市市外迁入落户达到6.09万人,同比增幅168.15%,已超过去年上半年市外迁入总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城区人口不再是唯一标准

苏州产业、经济、服务皆可圈可点

目前,在我国已经被认定为特大城市(城区人口500万—1000万)的城市分别是:杭州、东莞、西安、郑州、南京、济南、合肥、沈阳、青岛、长沙、哈尔滨等。

我们发现,这其中大多数是省会城市,也有一些不逊色于省会城市锋芒的地级市。

我们的城市苏州也是一样,拥有普通地级市所具备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助力其从I型大城市晋升为特大城市。

长三角城市中,除上海这座超大城市外,杭州和南京之前都已晋级特大城市。苏州的入围,标志着在人口规模上跟杭州、南京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区人口数量已经不再是衡量特大城市层级的唯一标准。除了人口,决定城市发达程度、繁华程度的还有产业、经济、公共服务等重要因素。

而这些方面,苏州都表现得可圈可点。

今年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上半年,苏州市GDP为11458.4亿元(1.15万亿元),2022年苏州的GDP——2.4万亿元,稳居全国最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中国的园区分两种,一种叫其他园区,一种叫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正是以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两个主导产业,并发展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腾飞和价值的兑现,园区也成为苏州高知高薪精英汇聚的强磁场。

四大新城也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产业,正是这些蓬勃强劲的产业发展,成为板块经济腾飞的引擎。

正是丰富的产业赋能,让苏州的经济的各项指标都名列全国前列。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苏州有26家。

当下,全国500强镇,苏州有47个。

全国百强县榜单上,四县市持续霸榜,昆山蝉联百强县榜首,张家港、常熟、太仓分别位列第三、第四和第六。

在中国百强城市榜单中,苏州位列江苏第二、全国第八,该榜单从经济实力、质量建设、商业资源、文化体验、居住生活、发展潜力等六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算是对苏州的一个中肯的评价。

2023年初,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苏州被列为新一线城市。

苏州的荣誉数不胜数。

在城市发展规划方面,从“一体两翼”到“一核四城”再到“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苏锡常协同发展”、“一核双轴”,苏州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格局,城市在不断蜕变和腾飞。

近两年来,苏州积极融入长三角,推动沪苏同城化、市域一体化。

沪苏通铁路、南沿江城际铁路、北沿江铁路、通苏嘉甬、沪苏湖铁路等5条高铁线+4座高铁站,未来苏州将呈现“丰”字路网。

同时,在苏州市内,协调市域全域一体化发展,树立“大苏州”思维,加强市区和各板块间的交通联系。

全市轨道交通“一张大网”,助推中心城区与各县级市(区)实现更大的联动发展。

衡量城市规模大小,并不仅仅看人口数量,也离不开经济、科技、贸易、教育、交通、医疗等各领域综合实力的角度。

苏州正是全面提升自己的软硬实力,把“最强地级市”做到实至名归。

03

是机遇也是挑战

苏州将拥有更强发展潜力

很多人一定很好奇,人口规模带来的城市规模等级升级,意味着什么?

首先,人口数据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参考维度。那些千万人口城市和GDP万亿城市,是高度重合的。换句话说,人口大城,通常就是经济大城。

其次,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充足的劳动力、更广阔的消费市场,也意味着更多的政策资源。

再者,城市规模等级的提升和城市的建设水平直接挂钩。

比如地铁申建,一个重要门槛就是“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更高规格的城市,在基础设施完善上,拥有更高规格的建设标准。

比如说,城市可获得住宅建设用地面积,及公共资源如教育、医疗、商业配套等建设、政策红利等,都和“城区人口”紧密相关。

第三,城市的规模效应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而对于身处大城市的普通人来说,评价一座城市幸福感高低最直观的因素还是收入、资源和城市公共服务等。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些因素往往跟城市规模和能级呈现高度正相关,即城市越大,往往居民收入越高、资源和机会越多、生活更便利。

如今苏州晋级为超大城市,意味着苏州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配置和政策扶持倾斜、更多人聚财聚的机遇、更大的虹吸效应,意味着拥有更广阔的发展潜力

当下,苏州已经放松了执行七年之久的限购政策,将吸引更多的人来苏州工作生活、安居乐业!

晋级特大城市,对苏州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未来的苏州,将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更加耀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企业立场,供参考

引用数据及观点请注明来源:克而瑞苏州房产测评(cricfjsz)

仅代表克而瑞苏州机构观点,供参考

引用数据和观点必须经克而瑞苏州工作人员同意转载务必按照以下格式:转自:克而瑞苏州房产测评(cricfjsz)

读完文章后

感谢“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