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收购终止通知,让整个威马汽车的上市计划折戟。

曾被看作颇具潜力的新势力头部车企,为何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被甩至末尾,甚至连基本经营都难以为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对威马相关车型的终端售价,以及本身定位做简要分析,就能看出一二。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就职吉利并担任集团副总裁,著名的沃尔沃并购案就是在沈晖的主导下完成,按说威马在这样一位实力干将的领导下应该蒸蒸日上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我们看到威马当前在售车型当中,中型轿车E.5售价区间为17.51万~21.51万元,与同级中型轿车相比售价并不算高,但威马E.5的轴距却为2810mm,入门车型续航里程为410km,当这些参数跟海豹放在一起对比的时候,威马E.5的参数几乎没眼看,但续航550km的纯电海豹入门价位为19.98万元,较低的性价比决定了其销量并不会有什么起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紧凑型SUV EX5的售价为17.58万~19.98万元,与同级别车型相比,无论在售价、续航又或者是在轴距尺寸上都没有任何竞争优势,毕竟同级别的宋PLUS EV其售价仅为16.98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型SUV W6也是一样,乍看之下,作为中型SUV的W6似乎具备一定价格优势,但其2715mm的轴距尺寸在当前却只能被归为紧凑型SUV,与小鹏G6放在一起,威马W6无论从产品力还是性价比层面,都会被打的没有还手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以上简单对比,我们看到,威马汽车的确抓到了新能源风口,但在发展过程中却过于依赖风口,疏忽了对自身产品实力的提升。这使得威马汽车在竞争不充分的起步阶段,凭借创始人自身优势能够获得较多曝光量和销量表现。但当竞争进一步加剧,伴随着同品类产品竞争实力逐渐提升,威马就显得与其他品牌有些脱节,当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严重依靠融资这种外部供血策略的发展方式时,就显出了巨大弊端,一旦融资失败,企业就会因为资金问题陷入停摆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是不是所有新能源汽车企业都会跟威马一样,上市失败后,就只能寻找巨头卖身或宣布破产?

从目前的状态来看,的确是这样。因为这不光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内的规律,这几乎是所有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初创公司,往往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共同难题,而上市又是一个能够完美解决资金问题的融资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况且对创始人本身来说,创立公司的根本目的,就是赚钱,而在创业初期,创始人几乎一直在砸钱做产品或做推广,明显处于亏损状态,也只有通过上市的形式,才能在极短时间内收回创业成本并获得一定财富。一旦上市失败,就意味着创始人或创始团队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收回成本,那么这个时候创始人和创始团队的资金能够支撑公司走多远,就会成为一个未知数。当一切都处于未知且没有好转迹象,创始人和创始团队手中的钱越来越少,且同品类产品层出不穷,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不排除过大的压力会让创始人和创始团队产生动摇,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宣布破产或卖身巨头的止损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有没有不依靠上市,仅凭自身产品销售就能获得充足资金的企业?当然有,但能够像老干妈这样既不上市还能做到资金充足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就连不接受加盟的高冷鲍师傅,都走上了上市之路,可见创业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