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是简单的复盘,既聊股市也说楼市。你可能觉得是马后炮,没关系,只要能看清本质,弄懂一些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知后觉也好过一脸懵逼。

我们的经济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后,消费就被摆在了拉动经济增长的C位,商务部更确定2023年为“消费提振年”。

从年初到现在,专家、学者、媒体均在用大喇叭高喊扩大消费,但对于“如何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大家却只字不提。

没错,喊得最凶的这帮人,都选择性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有钱才能消费、才敢消费,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做大消费蛋糕,既要想方设法提高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也要提高财产性收入。那么该如何做呢?当然不能像某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专家说的,“把多余的房子租出去,把闲置的车拿去跑滴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层面开出的药方之一是:让居民通过股票、基金等渠道也能赚到钱。党媒经济日报也曾喊出,“让居民通过股票基金赚到钱,是扩大消费的必要之举”的口号。“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更是下半年实施经济金融政策的明确目标之一。

可一个多月过去了,高层、官媒、机构们好话说尽,可市场就是一点面子不给,连跌3周,跌妈不认,3000点保卫战被迫打响。

后面的剧情大家都知道了,上周末财政部、证监会的领导们不得不加班加点送来了大礼,且一出手就是四箭齐发:

1、减半征收印花税;

2、减缓IPO;

3、限制大股东减持;

4、扩大融资杠杆比例。

这四条翻译成白话其实就是,降低成本、限制扩容、打击老千、便宜的钱。任何一条单拎出来都称得上是“暴涨”级别的操作。华泰证券测算,这一套政策组合拳下来,合计将带来年化增量资金约7500亿。

所以消息一出,网络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各路大V冲锋陷阵的口号更是喊得震天响。

然而从大喜到大悲,只用了一分钟。周一的市场用高开低走验证了一个赤裸裸的事实:宏观层面放出的利好,就像泥牛入海,终究还是没能翻起多大的波澜。

股市四箭齐发为什么还是不顶用?

这套组合拳打出来之后,隔天市场就报以冲高回落,个人觉得,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信心严重不足。

这点其实可以参考8月25日三部门联合推动首套房“认房不认贷”时地产股的表现,剧情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利好消息一出,地产板块只雄起了5分钟,随后就一路走低。

我的总结:只要基本面没发生变化,所有的突发利好,最终都可能是梦幻泡影。想通这点非常重要。

股市如此,楼市如此,聚焦到某一家企业更是如此。拿恒大系近期的行动来说,他对外大力宣传成功复牌和今年上半年回正的收入和毛利,试图掩盖虚假的账面,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最终市场还是用脚投票了——复牌当天股价大跌86%。

说实话,这些才是该有的结局,因为恒大的基本面没发生变化。说穿了恒大现在无论做什么,都改变不了负债2.3万亿的事实,更掩盖不了严重资不抵债、前期财务数据存在重大错报等诸多实质问题。

古语有云,哀莫大于心死。

在当前所处的环境,以及资产下降趋势根本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幻想通过降低交易费、放开杠杆空间等操作,改变实际客观情况,这显然也是不切实际的。

对于股市四箭齐发下猛药后市场的高开低走,我也看到了网上有人表达了“外资做空”和“内奸”的观点。比如过去三周北上资金净卖出超过700亿,8.28史诗级利好当天,北上资金依旧卖出了80+亿,8.29继续净卖出6.8亿,砸盘嫌疑不可谓不大。

但理性想来,外资出逃理由也很充分,一方面美国现在是高息,外逃可以看作是资本逐利本性使然;另一方面是美国对华投资限令,限制美国对中国部分高科技行业进行投资,此举不仅损人害己,而且暴露了脱钩的真实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个人觉得,核心仍然是大家对未来的预期不足。有句话我说了很多次了,预期不是出几个政策就能扭转的。现在我依然坚持这个观点,因为信心比黄金重要,一旦丧失,想挽回比登天还难。

而预期不足,根源在于经济基本面较差。

统而言之,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均不给力。二季度GDP季调后环比增速0.8%,显著低于一季度的2.2%,三驾马车皆出现动能走弱,需求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从1-2月的5.5%逐月下行至7月的3.4%,5连降。依然是靠国有控股在撑,民间投资同比-0.5%。民营企业投资欲望空前低迷,躺平一片,降薪裁员更是常态。整体而言,投资举步维艰,接近饱和,尤其是国央企发力的重点基建已经拉不动了;

出口:数据层面反馈的事实是,出口已经4连降了,7月出口主要靠新三大伙伴支撑,其中俄罗斯仍是我国出口的主要贡献。对东盟和欧盟出口继续负增长,而对出口拖累最大的仍是美国,7月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速为-23.1%。我国已降为美国第三大进口国,加拿大、墨西哥成功上位。一句话,硬脱钩的代价正在显现,最坏的结果还没到来。

消费:“明强实弱”特征显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两年复合增速仅为3.7%,显著低于疫情前,特别是7月当月较4月份最高点大幅回落15.9个百分点至2.5%。目前由于失业率和储蓄率影响,居民收入缺口并未完全弥补,叠加疫情疤痕效应仍存,消费难以短期提振,这是不争的事实。

综上,市场今时今日的关注重点,根本不在于救不救,而在于到底该怎么做才能重启企业和居民的信心?

再说直白点,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其投资和消费行为,都是严重依托宏观经济大盘的。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现在是苦于陷入缩表周期,想投资而不得;个体则是苦于陷入裁员失业周期,收入不稳定,想消费而不敢。

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试问有谁会拿着钱大步流星地往里冲呢?

股市是这样,楼市更如此。

市场冷却之后,仿佛一夜之间大家都不买房投资了,连刚需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种结局是很多人没料到的,但在我看来,其实有着清晰的理由:房价太高是原因之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其二,房价不涨反跌,房地产告别二十多年的普涨剧情,闭眼买房躺赚的真理被彻底打破是其三。

当然更重要的是房地产基本面的变化,人口少子老龄化,购房需求出现断层,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娃,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我们是全球住房拥有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些基本面巨变,无形之中都在改变着人们对房地产的态度:现在不要说炒房投资,连刚需自住性购房都按下了暂停键。

回顾过去一年多的救市,也挺玄幻的,每次都说工具箱里有一揽子工具,可次次拿出来的都是大喇叭。

好在今年下半年,终于看到政策出现了难能可贵的转向。

比如允许开发商降价卖房、推动认房不认贷、地产上市公司股市融资亮绿灯等。但能提升多大的信心,需要时间验证,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

8.29认房不认贷已经在一线城市广州正式实行了,接下来北上深跟进没有悬念,但我关心的是它的效果到底有多大?

当一线城市最后这块遮羞布被扯下后,都仍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敢想象,对信心的打击会有多严重。

房地产蒙眼狂奔的时代,确实造就了恒大、碧桂园、融创这样的巨无霸企业,但我更想说的是,是时代造就了他们,而不是他们成就了时代,他们的成功有其偶然性也有失败的必然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天王石直播,说的一番话值得深思,他的大概意思是,将来房地产行业一定会进行结构性调整,现在的开发商也将继续调整和洗牌。行业会存在,但是企业的调整会非常大,房地产行业对中国以及全世界来说都是支柱产业,产业本身是不会改变的,这些企业起起落落那是很正常的。

大佬看似漫不经心的话,或许暗藏玄机:惊雷还将炸裂,乌云没有散去,地产企业的出清依然会继续。

未来房地产销售额会回归10万亿的常态,我们还有很长的下坡路要走,这意味着冲击还远没结束。18万亿到10万亿,地产行业这块蛋糕在不断缩小,因此每个人都应做好被连累的准备,不管你在不在这个行业,都无法避免被影响。没错,这和你每月3000的工资也有关系。

复盘容易,真相很难,改了又改,发了又发,最后的行文大多已非本意,不过能看到,已实属不易。且行且珍惜。

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