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鲁山火了一把,原因是今年8月22日,七夕节,鲁山县的“牛郎织女”雕塑揭幕,引发热议。有网友质疑,2020年才退出贫困县序列的鲁山县,是否有必要耗费巨资建造雕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有网友称:鲁山县牛郎织女雕塑715万的投入,几个亿的传播效果,赢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座牛郎织女的雕像,为何引发如此关注,除了715万的投入之后可能隐藏的一些故事,还有多年来全国多地关于牛郎织女到底何许人、何方人的争议。

近年来,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众多纷纭,鲁山县此举无异是把一个标签打在了自己身上——我这里才是正宗发源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抢历史名人、抢历史故事,抢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竟然有11个地方在争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争抢名人、故事等成为各地文艺界,甚至政府热衷的事宜。一个姜子牙,安徽在争,河南在争,山东也在争;围绕老子故里,河南鹿邑与安徽涡阳,吵了很多年。这样的争论还有李白、诸葛亮、朱元璋等。

争历史名人、故事也就算了,毕竟这些人和事,都是有史料记载的,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像牛郎织女、孙悟空故里等神话传说的争论,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在我的理解中,牛郎织女、孙悟空本来都是虚构的人物,神话传说或者小说中关于他们居住地的描述也是作者根据故事和文章需要,虚构而来的。但是,偏偏有人一门心思要把这个虚构的描写具体化,甚至实实在在等落在某一个地方,让牛郎织女和孙悟空拥有自己的故乡。像牛郎织女的传说,竟然有11个地方在争夺,且大多数地方只有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争抢的背后是利益在作祟

地方热衷于争抢名人,无非是看中了名人效应。这种效应不仅可以提高一个地方的人文内涵,更能刺激消费,比如发展旅游等。

但是,我们对名人效应的使用效果应该理性看待,坚持正能量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一个地方如果有名人,且这个名人属于正能量,当地应该好好挖掘,以其故事赋予当地独特的魅力,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一个地方的名人在历史上属于负能量,或者汉奸之类的人物,我感觉没有挖掘的必要性了。但是,一个地方如果可以挖掘孙悟空、牛郎织女等并不存在的神话人物,我感觉路子就有点走偏了。这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做出的畸形路线,此风不但不可长,而且要坚决刹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这些精力的话,我们不妨多招点商,引进一些适合本地的企业,给居民提供一些就业岗位,来得更为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