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党润新乡实践团下“党润新乡·寻迹”团队由人文学院党委办公室陈敏老师带队,前往重庆、安徽、湖南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回溯历史长河,追寻红色迹忆,在探究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过程中感悟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歌乐山红岩魂陈列馆 摄影 龙利

心存革命红岩,传承英烈精神

1949年11月27日,重庆大屠杀震惊世人,虽然革命先烈们牺牲了,但“狱中八条”、红岩精神却长久留存。

7月5日,党润新乡·寻迹团队前往大屠杀的发生地——重庆歌乐山,缅怀革命先烈,重温英雄故事,感悟红岩精神。

进入歌乐山烈士陵园,团队成员们参观了红岩魂陈列馆,馆内详实地介绍了国民党军统集中营黑暗凶残的内幕以及杨虎城、叶挺、江竹筠等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英勇不屈的斗争事迹。离开陵园前,团队成员们在烈士纪念碑前,垂首而立,默哀一分钟,表达对遇难烈士的深切悼念。

在随后参观渣滓洞的过程中,看着阵阵发寒的铁锁链、老虎凳等刑具,团队成员龙利感慨道:“洞内那些令人惊恐的刑具,实在目不忍视。在这种地狱一般的环境里,革命先烈们还能泰然自若地进行春节联欢会和学习,这是得有多么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支撑啊。”

团队队长江橙宇表示,作为一个重庆人,自己从小就接受着红岩精神的熏陶,此番实践更是让她再一次体悟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坚定了自己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的理想信念。

红岩精神是共产党人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培育、锤炼和凝结成的伟大革命精神。革命的胜利离不开这样的精神,而这精神之所以得以孕育,是因为共产党人从未忘记自己的为民初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润新乡·寻迹团队在安徽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 摄影 江橙宇

牢记使命担当,不忘为民初心

1949年4月23日,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终结。

7月15日,党润新乡·寻迹团队来到了安徽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领会渡江战役的胜利原因。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们依次参观了“战前形势”、“战役准备”、“突破江防”、“战役胜利”、“人民支前”、和“英烈业绩”六个展厅。纪念馆内收藏着上千件征集来的与渡江战役相关的文物,生动地再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阔画面,团队成员们深深沉浸在渡江战役的场景中。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匹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在支前群众雕像前,讲解员向团队成员如此介绍。一个个红色故事带大家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烈士们舍生取义,为守护村民、守护革命果实而英勇奋斗。

“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希望同学们能够不忘为民初心,牢记使命担当,永远在路上。”带队老师陈敏谈道。渡江战役的胜利离不开百姓的支持,而人民支持党则正是因为党始终为民。当代青年更是要不忘初心,牢记青年的担当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润新乡·寻迹团队在橘子洲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前 摄影 龙利

领会伟人风貌,担当青年己任

橘子洲是浩荡湘江历经数千年冲积而成的水陆之洲,为青年毛泽东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热土。1925年晚秋,毛主席前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橘子洲,挥毫写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在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风景区,实践队员们追随先烈的足迹,来到青年毛泽东挥斥方遒的地方,聆听革命先辈的英烈事迹,瞻仰青年毛泽东雕像,共同回忆那一段峥嵘岁月。

团队成员们来到了铜像广场进行参观,伫立在青年毛泽东雕像下,感受一代伟人的风姿。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合影留念,献上鲜花以表达对毛主席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带队老师陈敏总结道“不论是青年学生团队成员还是我们青年教师,都应该将伟人的精神铭记于心,怀揣家国情怀,担当青年己任,我们青年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正当其时。”

据悉,“追寻红色迹忆,感悟青年担当”是党润新乡·寻迹团队此次社会实践的初心所在。在此次回溯革命历史长河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纷纷被共产党人那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和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所深深吸引。并表示自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将从红色革命精神中不断汲取力量,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坚定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青春之我,逐华夏之阳,保持“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热情。(文 周增文 李森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