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方舟团队编译 |来自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确诊的癌症患者数量达到1930万,而死于癌症的人数增加到1000万,癌症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据统计,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在其一生中都会罹患癌症,且无论是儿童、中青年还是老年都会受到癌症的侵袭。

那么,我们是不是拿癌症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呢?

并不是的,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约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被预防,约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被早期发现。

而癌症防治的关键就在一个“早”字——早行动,能更好地躲避癌症;早发现,能提高生存率;早治疗,受罪少、花钱少、预后好。

但关键得怎么做?这其中门道可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创客贴

预防要早,收好这份“防癌处方”

此前,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中国20岁或以上成年人中,45.2%的癌症死亡可归因于5大类、23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大约51.2%的男性癌症死亡和34.9%的女性癌症死亡,都与这些可以改变的风险因素有关。

改变这23种风险因素,103万人可以免于死亡!

▲图源:参考来源[1]

基于这些致癌因素,研究人员发出了“防癌处方” :

1、戒烟戒酒

任何年龄戒烟都对健康有益。研究指出,吸烟者肺癌的发生和死亡风险分别为不吸烟者的13.1倍和11.5倍;曾经吸烟者肺癌的发生和死亡风险分别为不吸烟者的4.06倍和4.10倍。且吸烟者吸烟量越大,患肺癌的风险越高[2]。

酒精是1类致癌物,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发布的2022年抗癌进展报告指出,饮酒与包括肝癌在内的6种不同类型癌症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且饮酒还会导致其他癌症类型的风险增加[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饮酒有关的癌症类型,图源:参考来源[4]

2、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可增加多种癌症死亡风险,包括食管癌、胃贲门癌、结直肠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女性绝经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肾癌和甲状腺癌等。通过健康饮食,以及增加运动,减少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将有效预防与体重过重相关的癌症发生和死亡。

因此,终生都要保持正常的体重。

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一般应控制在18.5-24之间;腰围,男性应控制在90cm以下,女性应控制在80cm以下。

3、加强锻炼

缺乏身体活动,与多种类型癌症死亡风险升高相关。研究表明,运动可以降低结肠癌、乳腺癌、肾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食管癌、胃癌和肺癌风险。

运动还有助于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发生,保持健康体重,从而有助于预防与超重和肥胖相关癌症的发生和死亡。

为了预防癌症,美国运动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如慢跑);或等量的两种运动组合。

4、饮食正确“增减”

减少摄入红肉、加工肉类制品、腌菜、熏炸烧烤类食物。其中每周摄入红肉的量控制在350-500克的范围内,其它三类则能不吃就不吃。

充分摄入全谷物、蔬菜、水果。建议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平时可把1/3的精米白面换成全谷物粗粮,如燕麦、小米、黑豆等。

5、防好各类病毒细菌感染

多个已知的传染性病原体会导致癌症,包括幽门螺杆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乳头瘤病毒(HPV)、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等。

幽门螺杆菌——胃癌:餐前便后要洗手;尽量不要喂送食物,尤其不要口口喂养幼儿;用分餐制或公筷,且餐具经常消毒。

乙肝和丙肝病毒、肝吸虫——肝癌:接种乙肝疫苗;在献血或输血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做好婚检、孕检;少吃生的淡水鱼虾;高危人群要筛查乙肝、丙肝。

HPV——宫颈癌:尽早接种HPV疫苗;注意个人卫生,不混用私人物品;注意性生活卫生;提高自身免疫力。

EB病毒——鼻咽癌:接种EB疫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禁止随地吐痰,严禁口对口喂食婴儿。

6、防晒

紫外线照射主要与皮肤癌死亡风险升高相关。

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穿透、改变和损伤皮肤,其对皮肤的破坏性可在一生中累积。

外出时采取防晒措施,如涂抹防晒霜、穿防晒服、戴防晒镜等,以及尽量避免使用晒黑设备,可降低皮肤癌的死亡风险。

7、减少PM2.5

PM2.5空气污染可能会增加肺癌、膀胱癌风险,且暴露时间越久,几率越大。

一项在北美和欧洲进行的研究发现,2017年全球PM2.5空气污染,约导致了26.5万例肺癌死亡,占所有肺癌死亡的14.1%。

降低空气污染需要社会、国家和人们的共同努力,对于普通人,佩戴过滤口罩、外出回来后勤洗口鼻、做饭要用抽油烟机可有效预防因污染而造成的癌症死亡。

发现要早,选对筛查方式

现在很多人都有了定期体检的意识,但为什么年年都有体检,不少患者确诊癌症时却仍然是中晚期?

如常规健康体检中心一般有胸片项目,它可以查出肺癌,但是早期肺癌,它查不到。所以一定要重视有针对性的防癌体检!

肺癌:低剂量螺旋CT(LDCT)

由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的《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简称指南)建议,50-74岁人群应进行肺癌筛查,且肺癌高风险人群应进行年度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不推荐采取胸部X线检查进行肺癌筛查。

胃癌:胃镜

胃镜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是否存在病变,再通过胃镜活检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学诊断。

根据《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肝癌:甲胎蛋白+B超

发现肝癌的简单方法,就是定期体检,尤其要注意查这两个项目:B超+抽血化验甲胎蛋白 。

很多人体检时做了腹部B超,就以为万事大吉了。其实只做B超,相对容易漏诊,B超结合甲胎蛋白检测才能有效筛查癌症。

结直肠癌:肠镜

对于肠癌,结肠镜是有效的发现手段,无论是肠息肉还是肠癌早期,都可以通过结肠镜发现。

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建议,45岁以上没症状也应做结肠镜筛查。如果家里有患肠癌的亲属,建议40岁甚至35岁就开始筛查。

乳腺癌:乳腺超声+钼靶

乳腺的影像学诊断包括乳腺钼靶 X 射线检查、乳腺超声检查、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等。

一般筛查通过乳腺超声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如果初步筛查发现问题,一般建议再去做一个钼靶,更加精准判断乳腺是否健康。

目前,国家卫健委一般建议妇女从 40 岁开始参加筛查,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 40 岁以前。

食道癌:内镜检查

食管癌筛查的方法就是做内镜检查。2023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指出:

食管癌高危人群每2年1次普通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

治疗要早,记住身体求救信号

癌症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与癌症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

所以,要关注身体出现的癌症危险信号,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1、肺癌的预警信号

活动后出现胸闷、喘不上气,持续胸部或肩背部疼痛;

声音嘶哑、关节疼痛、体重下降;

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或者反复发热;

干咳数月、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丝。

2、肠癌的“苗头”

痔疮便鲜血,且在大便以后持续滴鲜血;肠癌是血与大便混合,颜色暗红。另外,肠癌还可能出现粘液便或者黑色大便。

大便性状改变:如变稀、变扁或带槽沟。

腹泻与便秘无规律地交替出现。

腹胀、腹痛、腹部或肛门附近有肿块。

放屁次数突然增多,屁臭。

3、胃癌的蛛丝马迹

上腹部疼痛,毫无规律;

即使吃得很少,上腹部依旧饱腹感强烈,还经常打嗝;

大便不成形、粘腻、黑便;

上腹部偏右的位置,可以摸到固定的包块;

体重速降、贫血。

4、手眼并用识肝癌

多在颈部、前胸或者腹部会出现蜘蛛痣;

手掌大小鱼际可能出现片状充血,或者红色斑点、斑块,按压会变成苍白色;

没有撞到,皮肤突然出现青紫情况;

颈围超标:男性>38cm,女性>35cm,则是超标。

平躺在床上,双腿微曲,深呼吸,用手摸右侧肋骨的下缘,若能明确摸到肝脏,并伴随疼痛,预示肝脏病变。

5、三步识别乳腺癌

看:单侧乳腺皮肤颜色发生变化、存在局部水肿、有酒窝征等。

按:轻轻地按压乳腺看是否有肿块,若满足单侧出现、边界不清晰、质硬、无痛感的条件,则恶性可能性较大。

挤:挤压乳头,若有黄色或者血性溢液,则有问题。

总而言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预防,将大大减少癌症死亡人数,减少超过100万的癌症死亡!

厚朴方舟日本高端精密体检是由日本权威专家定制的适合亚洲人的体检筛查套餐,在日本大型综合性医院落地实施。由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执行检查的厚朴方舟日本高端精密体检,不仅对于已经存在的健康隐患,进行系统指导,预防疾病发生;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可以预约门诊,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并且对于已有的慢性疾病,还可以同时预约专科门诊,根据体检报告进行系统判断,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来源:

[1] Wanqing Chen, et al., (2019). Disparities by province, age, and sex in site-specific cancer burden attributable to 23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in China: 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Lancet Global Health, 10.1016/S2214-109X(18)30488-1.

[2] 赫捷, et al.,(2021). 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 中华肿瘤杂志.

[3]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in 2020 attributable to alcohol consumptio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 The Lancet Oncology

[4]AACR Cancer Progress Report - Cancer Progress Report https://cancerprogressreport.aacr.org/progress/ https://cancerprogressreport.aacr.org/wp-content/uploads/sites/2/2022/09/AACR_CPR_2022.pdf

[5] Im PK, Millwood IY, Kartsonaki C, Chen Y, Guo Y, Du H, Bian Z, Lan J, Feng S, Yu C, Lv J, Walters RG, Li L, Yang L, Chen Z; China Kadoorie Biobank (CKB) Collaborative Group. Alcohol drinking and risks of total and site-specific cancers in China: A 10-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0.5 million adults. Int J Cancer. 2021 Feb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