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探寻报恩寺的愿望

报恩寺!第一次听说平武报恩寺还1976年平武大地震后,偶然间听干爹讲过。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在平武盐业局工作过。那时我才11岁。

再次说起平武报恩寺是2021年11月份,在杨氏宗祠偶遇杨德力先生后,成为了升庵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才得知杨状元和报恩寺的渊源,从而勾起了我想实地探查这座神秘寺庙的欲望。

2023年8月7日终于成行,携老爸老妈及老婆一行四人,一路北上,跨绵阳、过北川、穿江油,顺道还游览了江油关。站在高高的关楼上,望着周围连绵的群山,不禁轻声吟诵道:江油雄关今犹在,不见当年诸葛亮。

下午6点,我们终于抵达了龙安镇。在报恩寺旁边的“书香之家”我见到了有平武文史活化石之称的曾维益老先生。他家门外墙上不仅悬挂着“书香之家”的牌匾,还有“白马文化研究室”,“平武县旅游商品研发基地”,“龙州文创空间”,“平武县藏族文化研究室”,“北京大学研学基地”等牌匾。从这些招牌可以看出其主人的历史、宗教、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曾老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讲了许多我第1次听到的龙门阵。把酒言欢,细品了当地的山珍后,约定第2天早上8:30在报恩寺广场再会。

平武的夜景非常迷人,从远古走来的涪江水量充沛,浊浪翻滚,奔腾咆哮着穿城而过。横跨在江上的三座大桥造型各异,霓虹闪烁,涪江两岸灯火辉煌,歌舞升平,一派祥和安宁的盛世景象。正如歌里所唱: “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动人的歌声汇成海洋,不论我们走到哪里,哪里都有歌声流淌……。”

早晨五六点婉转的鸟声、哗哗的水声,唤醒了古老的龙州城。

二、探寻报恩寺的历史

今天是8月8日——今年的立秋之日。

我们迎着秋天的第一轮朝阳来到了报恩寺广场,曾老先生如约而至,带领我们开始了探秘之旅。

在这座大山深处,为何有此宏伟精致的庙宇呢?这就得从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王玺、王建父子说起。龙州是平武的老地名,平武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栖息。先秦时这里是氐人的聚集地。西汉置刚氐道,西晋太康元年改为平武。北魏孝武帝时置江油郡,西魏废帝二年置龙州,隋炀帝大业初改龙州为平武郡,唐贞观年又改为龙州,宋仍为龙州,元至正年间升龙州为元帅府,设宣慰司,明洪武六年仍称龙州,二十二年改龙州为军民千户所。宣德七年又改龙州为宣抚司,嘉靖四十五年改州为府,叫龙安府。直到民国二年废除。所以现在县城所在地就是龙安镇。

龙州,宣抚司,千户所,宣慰司等,都是各朝各代所设的一级行政机构,类似于现在的民族自治州。可见平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民族地区古城。听了曾维益老先生的精彩讲解,我对平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报恩寺为何叫敕修报恩寺呢?何人所建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恩寺是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王玺、王鉴父子奉旨而建。土官就是世袭土司,佥事为当时的官名,正六品。根据《龙阳郡节判王氏宗亲墓志》《敕修大报恩寺碑铭》和《敕修大报恩寺继葺碑铭》以及《敕修大报恩寺功德之证》等记载,王玺字廷章,是宋代龙州长官王坤厚之玄孙。朱元章建立明朝后,洪武四年大军伐蜀,王玺的祖父王祥率众归附大明朝廷,是位识时务之俊杰。洪武七年改设龙州衙门,授王祥从侍郎判官之职,世代相传。宣德二年,王玺立军功后,前任土官王宗政是王玺侄子,因无子嗣,所以由王玺承袭龙州从侍郎判官之职。宣德九年升龙州为龙州宣抚司,王玺提升为宣抚司土官佥事,正六品,并赐封昭信校尉。可见王玺出身世家,当时对他的评价是:貌异而才优,行高而志广,崇儒奉释,夙植善根且乐施不倦,好谋而成。

正统四年(明英宗朱祁镇),王玺按惯例到京城朝贡,以祝延圣寿,护国保民之名,又说:“吾受命于朝廷,世守斯土,与国同休,恩至渥也,欲建修一刹,今吾辈丞民,朝夕祝延圣事,以表丹诚,古遗藏经而有安放,一举两得,不亦可乎。”英宗嘉其土官能以保障遐方,祝延圣寿为请,故不为例而允之。得到皇帝敕令许可,王玺奉旨而归,和当地官员、高僧、乡绅共同商办建庙大事。王玺捐资最巨,其他官员、乡绅也纷纷出资。正统五年(1440年)开始动工,花费了6年时间报恩寺主体工程才基本建成。龙州佛教信众争相朝拜,莫不称叹,感谢王玺为龙州办了一件大好事。

是年11月王玺将英宗皇帝谕旨刻于御碑亭石碑之上,正面刻“既是土官不为例,准他这遭”,背面刻“敕修大报恩寺碑铭”曰:经始于正统庚申,龙人之趋事赴功者,罔敢或后,越七祀而告成,殿宇深峻,阶墀轩敞。殿之前则有天王殿,三桥、二狮、山门、二幢、钟楼,而极其华美。殿之后则有七佛楼,二亭戒台,龙神祖师堂,而极其壮丽。殿之东西峙以大悲殿,轮藏殿,而翼以廊庑。楼之后则环以方丈,僧寮、斋厨、库舍。悉完整清洁,其装塑点染,雕琢藻绘,黝垩丹漆,金碧琉璃,争光照耀,炳焕夺目,盖魏巍乎其不可及也。

景泰三年(1452代宗祁玉)王玺去世,享年四十八岁,其子王鉴袭父职,又进京朝贡,向皇上汇报了报恩寺的建造情况,还有许多项目未完工,主要是资金问题,景泰皇帝见其忠心可嘉,赐黄金万两(有传说4万两)令其继续建造。王鉴得圣谕满载而归。由此可见,报恩寺是得到了英宗代宗两位皇帝的敕令而建的。王鉴回来后与同僚薛忠义、薛公辅、李爵等人组织修建了后续工程,装塑佛像,彩绘楼阁,雕造藏经函具,铸造钟罄等法器,于天顺四年(朱祁镇1460)经历二十春秋,报恩寺全功告成。

明清时的土官(土司)一般都是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头领归顺朝廷后所封的世袭地方自治官员。

王玺、王鉴虽是世袭土官,但他们是土官不土,他们并不是平武当地的少数民族,而是汉族。他们祖籍河北大名府,后南迁至江苏扬州府兴化县。其祖上王行俭就来自于兴化,是南宋进士出身,于南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任龙州判官,理宗宝庆二年赐世袭龙州三寨长官司之职,王家从此在龙州扎根,开枝散叶。

报恩寺目前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木质古建筑群,东西长278米,南北宽100米,占地2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18平方米,坐西向东,因北京在平武的东面,整体布置由东而西第次升高。主体在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上,整体格局类似故宫,有深山小皇宫之称。为了避嫌,王玺在万佛殿供奉了一尊别具一格的牌位,上书:当今皇上万万岁。所以自建成以来受到历代官府的明令保护,再加之地处深山地区,所以历经560余年,未遭受重大破坏,所有的建筑木雕、石刻、泥塑、壁画、神像均为建寺之初的原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6年报恩寺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升级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恩寺的建筑非常有特色,全都用楠木建造。平武自古盛产楠木,殿宇屋顶形式多样,檐下斗拱,千姿百态,门窗装饰,玲珑剔透。建筑彩绘,古朴素雅,天花藻井,绚丽多彩,廊道栏杆,精雕细琢,地面花砖( 御赐京砖,皇宫专用),光可鉴人,500多年未裂。殿内佛像,栩栩如生,雕刻绘塑精美绝伦。千手观音、转经藏塔,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报恩寺的建筑风格处处体现了宋元明形制,既严格按照宋“营造法式”的手法建造,又灵活地运用了地方技巧,其建筑还有高度的抗震性能,经受了1610年、特别是1630年和1976年的大地震,周围房屋夷为平地,而报恩寺岿然不动,完好如初,被中外专家誉为“明初罕见之遗构,独具匠心的抗震建筑。现在是清华、同济,北大等大学建筑专业的研学基地。

报恩寺山门上方挂着一块大大的匾额,上书“敕修报恩寺”五个雄浑遒劲楷体大字,红底金字(现已变黑)。此匾长5.4米,高2.2米,单字高达1.1米,阳刻楷书,边框透雕九龙盘旋于金色祥云之中,张牙舞爪,栩栩如生,被誉为蜀中第一匾,是明代四川唯一状元、大明三才子之首的杨升庵亲笔所书。

三、报恩寺与状元杨升庵的关系

远在深山小城的报恩寺如何跟状元公扯上关系的呢?杨状元又是何时为报恩寺题写的巨大匾额呢?

这就得从杨王两家的渊源说起了。

王玺之孙,即王鉴的次子王溥从小聪明好学,于成化二十年(1484年)中进士,授河北完县令,是一位勤政爱民之官,官至礼部主事。杨状元之父杨廷和是四川新都人,成化14年进士(1478),官至内阁首辅,两位四川老乡同为进士出身,同朝为官,两家来往密切,遂成莫逆之交。杨家有儿杨慎(生于1488年),王家有女王妍(生于1487年),在两人两三岁时就订下了娃娃亲。在王妍五岁时,其父王溥不幸病逝,王妍就随母亲朱氏回龙州生活,双方应有十五六年未见。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1488年冬月初六出生,生于北京孝顺胡同,其父杨廷和时为翰林院编修,其母黄夫人是眉山黄明善之女。黄明善是成化六年举人,时任国子监监丞,后来官至云贵提学副使,和杨状元的祖父杨春相交甚深。

杨慎自幼聪颖过人,4岁发蒙,7岁练习写字,在母亲教导下背诵唐诗宋词,过目不忘,日背数篇,十二即仿明贤,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父杨廷和陪友人观画,杨慎在旁吟出:“会心山水真如画,巧手丹青画似真。”的佳句。13岁和兄弟杨恒、杨忱赏梅于世耕庄,见灯悬挂在梅枝上,写下了赏梅诗歌,诗云:疏梅悬高灯,照此花下酌。只疑梅枝燃,不见灯花落。”14岁跟随祖父学习易经,随后几年在京师读书求学。

正德二年(1509年)春20岁的升庵和弟杨惇一道回成都入县学准备参加乡试,8月两弟兄同时中举。杨慎考得第一名为解元,这时杨廷和觉得儿子该谈婚论嫁了,他想起了当年与王家订下的婚约--娃娃亲。虽然王溥已去世多年,王妍母女远在平武生活,但也不能悔了这门亲。足以证明杨廷和是位重情重义,一诺千金之人。于是和杨慎一起亲自到龙州提亲。当年从成都到平武一般要走12天,杨家父子的诚意感动了王妍母女,王母欣然同意三日后女儿随杨公子到新都完婚。婚后王妍随升庵回京准备会试和殿试。但在殿试后,他的试卷在考官阅卷时被烛火烧了一个小洞不能拿给皇帝看,失去了金榜题名的机会。但杨慎锲而不舍,三年后,正德六年(1511年),杨慎重新参加殿试而高中辛未科状元,时年24岁。

正德八年(1513年),升庵继母喻夫人病逝,升庵和王夫人送喻夫人灵柩回新都。丁忧期间携夫人回龙州省亲,状元公杨修撰回到了龙州。时任土司佥事王怖非常高兴,恳请杨状元为报恩寺题写匾额。杨慎也认为题写匾额,既体现了天子门生对大明皇帝敕谕恩准修建报恩寺的崇敬,又能体现宣抚司土官和钦点状元之间不平凡的姻亲关系。于是凝神静气,挥毫写下了“敕修报恩寺”五个浑厚端正的楷体大字,为龙州报恩寺增光添彩。

此后杨状元和王夫人长住京师,共同生活了11年。王夫人为状元公生下了一子,小名耕耕,但不信夭折。王夫人也在他32岁那年因病去世,葬于新都喻夫人墓旁。

这就是杨状元与平武报恩寺的关系和“敕修报恩寺”匾额的由来。一路所闻所见所思,无不让人感慨万千。更令人高兴的是,平武文馆所长博物馆馆长说,今年6月份四川省黄强省长视察了报恩寺,被这座神奇的庙宇震撼到了,指示一定要保护好,宣传好这座瑰宝,并拨款两个亿,修建以报恩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园区。这件事干得漂亮,功德无量,彪炳千秋。

(文章作者:包昭煦 于癸卯年六月二十九龙门山龙源村,图文编辑:眉州唐驳虎,注:以上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