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统治地球时间最长的动物——恐龙,人类主宰这个蓝色星球的日子只能算是微不足道。

大约在2.26亿年前,也就是二叠纪向白垩纪过渡的漫长时期里,恐龙出现了。这种体形可以长达27米,体重最多超过60吨的动物,让同时期的其他陆地生活的生命体只能成为其捕食的鱼肉,而有些可以飞翔的恐龙又成为了飞行生物的噩梦。总而言之,或许只有藏身于深海的动物,才能免遭其威胁。这也是为什么尽管不会使用工具,恐龙依然可以在地球横行霸道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哪怕是这种当时看起来没有对手的动物,至今也只能从遗体的化石中寻找其曾经存在的证据。自6600年前一次变故后,所有的恐龙物质都成为了历史。

那么,那一次致使所有恐龙瞬间灭迹的变故是什么呢?目前的科学家对此依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国际学术界,越来越多的证据越来越多的研究都指向了同一个答案——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

这个答案目前似乎得到了公认。

问题来了:当时撞击地球促使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到底有多大?其产生的能量又有多少呢?

1980年,美国科学家阿弗雷兹父子在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根据铱的含量推算出,撞击物体是直径大约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对于这一推测,在中美洲墨西哥犹卡坦半岛的地层里,一个直径在180~300公里之间大坑为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证据。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当时这颗小行星在撞向地球时,平均速度达到了20公里/秒,为音速的60倍,当其靠近地球的时候,产生的风速超过了1000公里每小时——大概是一个17级台风风速的5倍。

当这颗小行星撞向地球表面的时候,产生了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相当于10万吨TNT炸弹。正因如此,经过剧烈撞击后,地球产生了超高温。这种高温使得很大一部分动植物直接烧成灰烬,而另一部分距离撞击点稍远一点动植物也因高温而死亡。

除了直接伤害之外,小行星的撞击还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引发海啸、泥石流、雪崩、山崩地裂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撞击使熔浆被抛到数千米的高空,继而是长达几十天的流火现象,数以千万吨的灰尘、有毒物质在随后的一个月内遍及全球。

在以后的四个多月里,太阳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植物停止了生长,食草动物大量减少,污浊的空气、短缺的食物、肆意的疾病等无不摧残着幸存下来的恐龙。由于尘土的遮盖,地球上面临着寒冷的侵袭。但寒冷似乎不是最严重的问题,但是,请记住一些动物的性别是由温度决定的,恐龙正是其中之一。

其实不只是恐龙,这次的小行星撞击,让当时地球上3/4的生物都死于非命。

有意思的是,我们中国的科学家后来研究发现,这次小行星撞击过后,恐龙并非完全灭绝,有一些远离撞击点的飞行类恐龙依然得以生存,直到200万年以后。

不过,那些幸存下来的恐龙最终没能延续,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这次撞击导致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

毫无疑问,致使恐龙灭绝的那次小行星撞击,不会是最后一次。根据天文学家的研究可知,每平均1亿年,就会有一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也就是说,距离下次小行星撞击地球大约还会有3400万年的时间。当然,由于1亿年是个平均值,因此3400万年的数值有可能会变大或者变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运的是,鉴于目前人类科技已经相对发达,对于小行星运行轨迹的跟踪已经相对成熟。那么,当发现有小行星很可能会撞击地球,威胁人类的时候,可以提前使用一些手段(比如发射巨型导弹)改变其运行轨道。实际上,NASA一直以来都在研究可用于防止小行星撞击的方法,而且做出了一些尝试。

因为人类的科技继续在前进,因此有足够的理由可以相信在下一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候,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技术手段去阻止。

相比起这种外来的“天灾”,地球的毁灭更应该预防的是“人祸”。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对于地球的过度开发和因此产生的各种环境破坏和污染,使得这座星球的“体质”发生了迅猛变化,这种变化会让大自然感到不适,而大自然不适的最终结果将是对人类致命的反噬。

所以,不想要我们的子孙后代成为下一个“恐龙”,该收敛还是要收敛吧。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戏说金融”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