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4日,苏联“斯普特尼克1号”人造卫星升空。

“哔——哔——”声持续了18秒,收音机里的天外来音划分了新旧世界,开启了人类仰望星空的新篇章。

两个天才,在不同阵营,也开始了他们的神级表演。

天才

1944年,第三帝国大厦将倾,元首直接梭哈。祭出捣鼓多时的V2火箭,在当时还处在螺旋桨时代下无疑是降维打击。

面对V2在伦敦苍穹上留下的黑色尾迹及其摧枯拉朽的破坏力,大英直接被干蒙圈了。

彼时的设计师冯·布劳恩也许在憧憬手握太空之钥,载着人类驰骋星宇,而并没有意识到等待自己的是漂泊与等待。

一年之后,举白旗的德国大门洞开,美苏开始了热火朝天地继承纳粹的军事遗产。

V2火箭作为纳粹科技树上的最璀璨一支,注定成为争夺的焦点。

结果是美国抢到了总设计师冯·布劳恩,苏联则抢到了V2火箭的生产基地。

没过多久,冷战开始,美苏刚正面的领域延伸到了太空。

苏联那边虽然错失了冯·布劳恩,却召回了远在西伯利亚挖土豆的科罗廖夫(被斯大林流放)。

大神归位后,开始了其后在美苏太空争霸中的一系列“神操作”:第一枚分弹头弹道导弹、第一颗卫星、第一个太空狗(后来加入银河护卫队)、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和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

1961年,科罗廖夫又放了一个“大招”,让加加林成为第一个太空人。

科罗廖夫的光芒太耀眼,彼时的冯·布劳恩因为纳粹身份,只能在迪士尼给孩子们科普火箭知识。

交锋

面对苏联在技术上的骑脸输出,山姆大叔无能狂怒。

时间再拉回到1957年,美国也不是不努力,几乎是同时点开了海、陆、空军三个火箭副本,因为发射卫星的任务被指定给了海军,让虽然已经有了冯·布劳恩加盟,且技术更领先的陆军错失了这个第一。

苏联卫星上天的2个月后,承载着美国梦的火箭在升空仅1.2米后便失去动力,伴随着卫星上的“哔哔”声坠落发射台,刺耳的爆炸声催生了后来的NASA。

苏联的航天技术一直是压着美国打,但苏联老大哥好大喜功的作风,让胜也只是险胜。

加加林首航仅比美国人早了23天;为了“三人同时上天”,赫鲁晓夫直接命令科罗廖夫一房改三房,扔掉所有科学仪器;首次太空行走因为宇航服升压膨胀而险些失败。

反观美国作为追赶者,同样一把辛酸泪,阿波罗1号舱室失火,直接让三名宇航员窒息身亡。

终章

输红眼的美国,先后抛出了“水星”计划、“双子座”计划,最后一步到位“阿波罗”计划,誓要将美国人送上月球。

为此,美国进行了战争般的资源调动,NASA预算连年翻番。

1967年,冯·布劳恩不负众望,设计出“地表最强”的土星5号。

至此,攻守易势,寇可飞,我亦可飞。

1969年,登月竞争白热化,美国7月正式登月的消息已经人尽皆知。

看看苏联的发射计划,你能感到满满的胜负欲:

继承了科罗廖夫“遗产”的N1火箭坠毁在哈萨克斯坦草原;

6月,苏联的月球采样器再次发射失败;

7月3日,寄托最后希望的另一枚N1火箭原地爆炸;

7月14日,美国登月的2天前,发射质子火箭,希望用无人探测器先美国一步到达月球。

在全球5亿电视观众的注视下,阿姆斯特朗迈出了人类在月球的第一步,而苏联的无人探测器则直接坠毁在了月球静海。

至此,这场充满了骄傲与血泪的太空争霸以美国完胜而终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一步迈得伟大而荒唐。

两个天才相继谢幕,自1972年之后,再没有人离开过地球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