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笑天,守心有胆。——谭嗣同

1898年维新运动,1898年,六位君主的死是英勇的。康和梁正在逃亡。说起1898年的维新运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以光绪帝为首的改革派,在这样的新旧交替下,政治利益的交织和碰撞,为中国近代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色彩。

提到谭嗣同,勇敢无畏是他在1898年维新运动中的标签。而历史上真正的谭嗣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马勇教授认为他缺乏主见,不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身富裕家庭,一心学习

清朝同治四年,谭嗣同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其父谭继勋曾任湖北巡抚。用我们现代的语言来说,谭嗣同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窗外只读圣贤之书。”

谭嗣同十岁时,经父亲的安排,拜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欧阳中鹄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他曾担任过许多名人和达官贵人的工作人员。京城著名贵族的子弟也是他的学生。

受欧阳中鹄的影响,谭嗣同对王夫之的思想很感兴趣,治世济民、报国为民的爱国思想逐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谭嗣同向往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也提倡淘汰强者、扶弱者、人人平等的思想理论。为此,谭嗣同于光绪三年成为屠其先的弟子,开始更加系统地学习中国的理论、算术、科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革改革,势不可挡

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再次接受割地赔款、失去主权的厄运。那一年,谭嗣同30岁。对于这样丧权辱国的法律,谭嗣同悲愤交加,要挽救中国现状。从第二天起,谭嗣同就在家乡发起组织数学会,邀请同伴们想办法救国救国。

1895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组织下,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斥清朝无能,主张改革,挽救衰落的清廷。但由于一些顽固部长的阻挠,这些名声并没有传到光绪帝的耳朵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8年2月,以谭嗣同为首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湖南创办了《湘学报》。谭嗣同深受西方改革思想的影响,向清廷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政治理论。

在谭嗣同、康有为等人的组织和宣传下,全国人民议政的声音越来越大,以势不可挡的势头迅速传到朝廷耳中。到当年年底,以“保改革”为目的的新学校和报纸已达300多所。

正是因为这些维新人士团结一致的坚定和勇气,1898年的维新运动作为近代中国的一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和实力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进步意义。谭嗣同是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中不可或缺的杰出人物,被誉为“1898六君子”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勇:谭嗣同缺乏主见,不成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勇教授谈到历史上真实的谭嗣同,认为他是一个缺乏主见的人。

“如果说谭嗣同在1898年的维新运动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可以算得上是维新运动的领军关键人物,就像康有为和梁启超一样。谭嗣同和这些人是最早的呼唤者和参与者,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改革创新的演变和发展。”

自古以来,一个国家要想不断发展壮大,能否顺应时代潮流实施正确的改革是最关键的因素。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漫长演化史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人类的文明程度在变化,人类的经济、政治在变化。迄今为止,各国的基本国情和政治制度仍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谭嗣同作为一个从小养尊处优的贵族,不知道人间疾苦,只一味地读圣贤书。受书中爱国主义和西方变革之路的影响,对先进知识的向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谭嗣同对清廷埋藏已久的忧虑和怨恨,在签署《马关条约》的那一刻,他无法抑制全部倒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顽固派势力阻挠

“谭嗣同主张改革是对的。据说他缺乏主见,是因为他没有考虑到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1898年维新运动实施的一系列措施触及了慈禧太后等顽固派的根本利益。在这个过程中,慈禧太后是一个保守的人,在她看来,她根本无法理解这些所谓的先进工业机器和改革路线。”

慈禧太后在晚清有多大的政治权力,他真可以称为中国第二个“武则天”。正是因为慈禧太后等顽固派势力的阻挠,中国的工业进程才落后西方国家半个世纪。

而且,新皇帝光绪帝登基时间不长,权力较弱。与慈禧太后相比,他自然不是这些顽固分子的对手。谭嗣同等人的温和改革方法注定会因这次改革而失败,而且只是时间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生家庭,无依恋

马勇曾说过:“谭嗣同虽然出身贵族,在1898年戊戌变法史上也赫赫有名。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谭嗣同其实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人,是什么造成了他之所以不成熟,与他的原生家庭、他的父母有很大关系。”

前面说过,谭嗣同之父谭继训曾任湖北巡抚。现在看来,他也算是一个温和的官员。然而谭继勋是一个优柔寡断、随风而乱的官员,他最终的命运是被朝廷罢官还乡。虽然谭嗣同说自己衣食无忧,但他的童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顺利。

父亲谭继勋常年忙于政务。除了偶尔介入谭嗣同的学习之外,父子俩很少有交流。相反,谭嗣同的母亲许五源是一个非常坚强、不含糊的人。从小到大,谭嗣同的大事小事都由谭母一一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爸爸忙于事业,妈妈太咄咄逼人,几乎没有人跟他说话,自然就长成了这样一个不成熟的孩子在思想、行动等方面。

基于这个原因,谭嗣同对兄弟姐妹更加依赖和珍惜。1898年维新运动中,康梁、光绪帝等不算朋友的朋友尤为重要。

1898年9月,慈禧太后下令将光绪帝囚禁于寝室,谭嗣同在营救光绪帝途中被捕入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论

知道山有虎,我更喜欢去山里。你以为谭嗣同不会知道慈禧太后的“请君入瓮”之计吗?笔者认为谭嗣同是知道的。就算他知道,他也会去救他。即使他知道自己可能会死,但他仍然坚持回去营救与他产生共鸣的皇帝。

正是因为他“不成熟”的固执行为,才最终自杀了。1898年9月,谭嗣同在北京菜市场门口被当众斩首。1898年维新运动的历史被宣告失败,以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