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帮助朱棣征服了世界。他一生无欲无求,但临终前却向朱棣求了一件事。

明朝是一个有故事的王朝。不仅皇帝充满了很多故事,就连大臣也充满了传奇故事。朱元璋时期,有一个和尚,名叫姚广孝。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姚广孝,那就可以用“乱世之臣”。

乱世的大臣不是秦桧、严嵩那样的奸臣。他们还精通一门非常强大的学科,厚厚的黑科学。

明朝的姚广孝就是这样一个人。但姚广孝一生无欲无求,他的身体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广孝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他们的家族在当地也是很有威望的。毕竟,能够济世救人、救人于病的医生,会受到各地人民的尊重。但姚广孝对行医不感兴趣,对四书五经之类的书也不感兴趣。

姚广孝十四岁时,做了一件震惊家人的事,剃发出家。姚广孝毫不犹豫地出家了。他是一个修士,但他却不是一个普通的修士。

其他和尚出家后,青灯古佛,一有空就会敲钟打水。我去拜一位道士为师。

和尚拜道士,你没看错,姚广孝就是这么做的。

道士名叫席映真。应该说奚映真和姚广孝属于同一类人,这就很奇怪了。按理说,道士就应该炼丹修道,但席映真并没有做道士的正经工作,而是潜心研究阴阳之术。姚广孝拜他为师,因为爱上了他的邪道。

此外,姚广孝还研究过兵法和谋略。一个和尚学习这些东西,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动机。

毕竟明朝的科举考试不考佛经、不考异端、不考兵略。他们接受了武术测试,但姚广孝并不是战士。就这样,姚广孝慢慢长大了,和他一起长大的其他人的孩子要么考上大学,要么结婚创业。姚广孝继续当和尚,尽管他是另一种和尚。

姚广孝很有天赋。虽然他学到了很多复杂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在太平天国时期根本用不到。如果姚广孝早几年出生,赶上朱元璋统治世界的时候,姚广孝到时候就会来和朱元璋会合,那么刘伯温和姚广孝就说不上谁强谁弱了。

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姚广孝生错了时间。

但是对于乱世的大臣来说,既然没有办法适应环境,那就改变环境吧。

随着姚广孝年龄的增长,他结识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当时儒家、道家、佛家都有与姚广孝关系好的人,这些人都是领袖人物,比如宋濂。

洪武八年,朱元璋命全国僧人来礼部考试。姚广孝来到京城,不过这次姚广孝考试落榜,经高僧推荐留在了天界寺。

朱元璋原配夫人马皇后去世后,各地诸侯王纷纷归来瞻孝,僧众祈福。这对姚广孝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当燕王朱棣从他身边走过时,姚广孝说道:“太子殿下,我想跟随您。”

燕王朱棣很不解,问为什么,姚广孝说:“我想给太子殿下戴一顶白帽子。”可能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意思,白色和国王的组合就是皇帝的皇帝性格。

这是朱棣和姚广孝第一次见面。姚广孝为了施展才华,赌了一把。他下了正确的赌注。燕王回封地时,朱棣带着姚广孝一同前往。非凡的事情必然会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广孝随朱棣回到北京后,每天只做一件事。他去燕王府劝燕王造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朱棣很苦恼,在太平盛世,他能制造出怎样的叛乱呢?他是明朝的藩王,享有无尽的荣华富贵。可惜上天要朱棣造反,他也只好造反。

朱元璋去世后,朱元璋的孙子、朱棣的侄子成为了皇帝,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曾说过,朱元璋在世时,这些封建国王对他来说是一个威胁。朱元璋问朱云起当时该怎么办,朱云起的回答无非是用亲情来解决。

其实,朱允炆当上皇帝之后,就开始了伐藩。朱允炆太心急了,根基不稳,虽然在他的大力动作下砍掉了几个诸侯王。最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最大的问题就是燕王和宁王。

姚广孝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在朱允炆的压迫和姚广孝的推动下,朱棣拍桌子咬牙造反。

朱棣的造反过程有点艰难。有好几次他都差点被消灭。幸运的是,姚广孝一直在默默支持他。有时候,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可能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个和尚。

姚广孝竭尽全力为朱棣谋划叛逆之路,我就不细说了。朱棣成功了,姚广孝也成功了。他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兑现了当初对朱棣的承诺。

朱棣自从成为皇帝以来,一直有心脏病。这个心病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踪。姚广孝知道这件事,但姚广孝却帮不了他。

姚广孝帮助朱棣治理天下,被封为太子少师。朱棣私下与姚广孝谈话时,也称姚广孝为少师。他没有直呼他的名字,可见朱棣对姚广孝的重视。尊重。

许多英雄为了财富和名誉而参与叛乱,但姚广孝不是这样的人。他一生无欲无求。

朱棣要求姚广孝还俗生活,享受荣华富贵,姚广孝不同意,还拒绝了朱棣赐予他的府邸、金银、婢女。易和尚,他依旧是他的另一种和尚,就好像他什么都没做过一样。

然而,姚广孝的晚年是在自我迷茫中度过的,他不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错。

回老家探亲的时候,父母去世了,他想和妹妹分享他的荣耀,妹妹没有看到他,他想和他的青梅竹马,他的朋友分享他的事迹也没见到他,姚广孝这些至亲都一致认为姚广孝是叛徒,是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的人。

当姚广孝病床上生命垂危时,朱棣最后一次来看望他的老朋友。姚广孝看着面前的朱棣,说了很多话。最终,两人陷入了沉默。朱棣知道姚广孝一定有话要说,他在等待姚广孝打破沉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广孝说:“僧普恰在身边已经很久了,希望原谅他。”翻译的意思是陛下应该放普恰。

普洽是谁?一生无欲无求的姚广孝,其实向朱棣提出了一个请求,而且是临终前的请求。普恰与建文帝失踪有关。当时,朱棣一直在寻找建文帝朱允炆。他生怕朱允炆出来与他争夺皇位。

有人说普恰和尚知道朱允炆在哪里?朱棣逮捕了蒲恰,但什么也没找到,但朱棣却始终没有释放他。朱棣看着眼前的姚广孝,显然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年老体衰的老人。

当日姚广孝去世,朱棣释放了普恰。普恰说:“我的余生都是老师赐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