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立秋之日凉风至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

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立秋,俗话说“秋后一伏,汗死老牛”,再过10天三伏天才正式宣告结束。所以立秋之后的半个月左右,炎热的天气还会持续。立秋暑湿邪气入侵,如何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呢?秋天养生“收”字为先。

1.初秋养阴是重点

初秋时节,肺部容易受燥气侵袭,会造成体内津液损伤。此时要依照四时变化的规律来养阴,让阳气有所收敛,不过分散失。饮食的原则就是“少辛多酸”,选择清淡、润肺、养血的食物以养阴。

少吃葱、姜、辣椒等辛辣食物,适当多吃酸味水果以及蜂蜜、芝麻、菠萝、枇杷等润肺食物。年纪大的、脾胃虚弱的人不妨多喝粥,而像橄榄杨梅汤、枇杷藕百合羹等药膳也有宜胃生津、滋阴润肺之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正确起居除秋乏

秋乏是人体因为夏季消耗过度,为了适应季节变化而做的自我调整,属于正常现象。为了补回夏天耗损的能量,秋天要适时摄取营养,同时通过适当运动来顺应季节变化,增强身体适应力。最关键的是要保证作息规律,最好22点前入睡,早睡早起,中午睡 个子午觉,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秋乏。莲子藕百合羹对于睡眠也有很好帮助。

3.宁心养神防心烦

进入秋天,天气干燥,人的情绪也容易焦躁,此时要学会静心宁神、保持心态平和。可以通过练习静坐、闭目养神等方法来调节气息、消除焦躁、养护心气,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干燥的秋天。特别是老年群体,静心凝神、强身健体尤为重要。可以适当饮用柏子仁茶、酸枣仁茶等宁心安神、养心祛燥的药茶,多吃一些滋阴祛燥的食物。

4适量运动忌大汗

立秋后天气慢慢转凉,非常适合户外运动,慢跑、散步、爬山、打太极等运动都非常适合秋天。秋天一到,人体也顺应四时变化,阳经阳气都呈收敛内养的状态,身体的柔韧性和四肢伸展度都没有夏天好,而且秋天会出现秋乏的现象,因此,秋天做运动不可以太激烈,最好一点点增加运动量,不要锻炼到大汗淋漓。

锻炼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重新认知秋天的露水

(立秋后五日白露降,夜来不可露身出户,故曰:白露身勿露。)

甘凉。润燥,涤暑,除烦。若秋前之露,皆自地升。苏诗“露珠夜上秋禾根”是已。云秋禾者,以禾成于秋也。

稻头上露,养胃生津;

莒蒲上露,清心明目;

韭叶上露,凉血止噎。

荷花上露,清暑怡神。

菊花上露,养血息风。

余可类推。

立秋习俗

立秋这天,全国各地还各有不同的习俗。根据老北京习俗,立秋这天要多吃肉“贴秋膘”,储存下丰厚的资本好过冬御寒,家家要炖肉,或者炖鸡、炖鸭等。而在天津和南京等地还流行“咬秋”或者“啃秋”,《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也许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反映了立秋日防病的风俗。《帝京岁时纪胜》上说:立秋前一天,要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到立秋日合家饮之,“谓秋后无余暑疟痢之疾”。香薷饮是中医的一个古方,由香薷、白扁豆和厚朴三味药组成,具有消除暑湿、预防感冒的作用。

香薷饮

【原料】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或加白糖适量)。

【制作】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

【作用】解表清暑,健脾利湿。适用于夏季感冒夹暑湿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