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和野史都记载明英宗生母并非孙氏,孙氏阴取宫人子为己子。英宗直到快去世才从钱皇后口中得知自己乃宫人之子,其母或被孙氏迫害,或为宣宗殉葬,至于生母的的身世已不可考。钱皇后还提到胡皇后无罪被废,人畏孙太后,殓葬皆不如礼。英宗于是为胡皇后重修陵寝,按照皇后的规制办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人王锜的《寓圃杂记》,明末清初查继佐的《罪惟录》都认为是孙氏夺取宫人之子,《明史》也采用了这一说法。有人认为孙氏想要瞒住所有人偷梁换柱几乎是不可能的,应是后人同情胡皇后而编造的说辞。这种说法则是忽略了明宣宗对孙氏的喜爱和当时对皇长子的急切期待。孙氏若是阴取宫人之子,必然得到了宣宗的默许与帮助。当时胡皇后和孙氏都有女儿,宣宗年近三十一直没有儿子,要想扶孙氏上位,就必须让孙氏生下皇长子,将其立为太子,只有这样,宣宗驾崩后,孙氏才能免于殉葬。

巧就巧在,要啥来啥,时机就是这么合适。按照明朝的规定,藩王若是想以庶子为世子,要等到嫡妻年满五十,若是还未有嫡子,才能让庶子承袭爵位。此时胡皇后还未满三十,宣宗便暗示胡皇后主动上表请立皇长子为太子,胡皇后主动上表后,孙氏故作推辞,演了一番后,明朝迎来了年纪最小的太子。入居东宫的时候号称是两岁,因为过了一个新年,实际上只有两个多月大。
仁宗时期的郭贵妃生有三子都被迫为仁宗殉葬,孙氏目睹了此事,她若没有长子,等宣宗驾崩,她便要任由胡皇后处置。孙氏夺宫人之子的动机完全成立,若非如此,只能说孙氏的运气太好了。迫于宣宗的压力,自然没人敢和英宗提及其生母。即使是钱皇后,也是在英宗快去世前告诉了他此事。为何钱皇后要提及此事,并为胡皇后说情?因为她和胡皇后太像了,她们都无子,未来的皇帝不是自己的儿子。所以钱皇后是在为自己的余生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英宗对胡皇后大行尊崇之礼,同时又特意交代儿子宪宗要孝顺钱皇后,在遗诏中要求和钱皇后合葬,按说这些都是作为皇后该有的待遇,可英宗再确立一遍并不是多此一举,因为后来宪宗生母周氏不断打压钱皇后,并在合葬之事上做了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