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守藏

柱下守藏

网易号

关注
63粉丝
1关注
4336被推荐
IP属地:山东

15枚勋章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 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位母亲帮着外人夺取自己儿子的皇位?西夏桓宗李纯佑之母罗太后帮助李纯佑的堂兄李安全夺取了皇位,李纯佑随后暴卒,实际上就是被李安全暗害。罗太后在上表请求金册封李安全之后便没有了记载,不知所踪。
    罗氏并不是夏仁宗李仁孝的第一任皇后,第一任皇后是罔氏。罔氏知书达理,喜欢汉学,夏仁宗对其很是敬爱。史书记载:罔氏赞成诸善政,为西夏贤后,后卒,而夏之善政不复见矣。惜哉!罔氏临终时给夏仁宗的遗言是:优礼大臣,勤治国事。罔皇后去世后,罗氏被立为了皇后。李纯佑17岁即位,从罗氏后来能废子立侄来看,罗氏掌握着实权或者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李安全是夏仁宗李仁孝之侄,越王李仁友之子。李仁友去世后,李安全上书请求承袭越王爵位,遭到了李纯佑的拒绝。李安全怀恨在心,于是开始谋划篡位,与罗太后联合。李安全在罗太后的支持下废掉了李纯佑。李纯佑在关押中去世,实则为李安全所害。罗太后上表金国,请求册立李安全,但金国不予承认,并派人出使西夏察问此事。后来罗太后再次上表请求册封李安全,金国才勉强同意。罗太后为何要废子立侄的原因并没有记载。 在这之后罗太后就不知所踪了,没有了关于她的记载。有人认为是李安全除掉了罗太后。多年后,科兹洛夫等人盗走了黑水城很多器物,他们在佛塔中发现了满是经文的箱子和女子的尸骨。经过对佛塔中经文的研究,推断此女子很可能是罗太后。罗太后好佛,曾令人抄写、刻印全部西夏文的大藏经。学者在罗太后组织翻译的经书中发现,很多标有罗皇后或者罗太后题记的经书都是由武则天组织刊印的。 由此看来,罗太后是以武则天为偶像的,那么他废子立侄很有可能是出于想要效仿武则天,或许是李纯佑与罗太后有嫌隙,不愿受其摆布。而罗太后很可能是被李安全囚禁在佛塔中,最终去世。否则无法解释为何罗太后忽然没有了记载,总不能在废掉儿子的皇位后就继续潜心修佛了吧?动机上解释不通。 李安全的结局和李纯佑一模一样。齐王李遵顼废掉了李安全,李安全在被废一个月之后不明不白地去世 了。实际上肯定是李遵顼所为。
    煮酒论史
  • 图一是上海市私立南洋模范中学高中毕业证书,落款是民国卅一年,即1942年。
    图二是国立南京大学理学学士毕业证书,这一张毕业证书可谓是见证了历史,正是这一年八月,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毕业证书的落款就是八月,这是第一批国立南京大学毕业证,并且只持续了一年,1950年10月,去掉国立二字,称南京大学。
    煮酒论史
  • 明武宗想给自己做件新衣服,但是国库没钱了。有大臣出了一个主意,可以用盐引赊账。明武宗就不乐意了,我做龙袍还要赊账?由此引发了刘瑾的一系列改革。
    刘瑾不过是明武宗敛财的工具,刘瑾为了帮武宗敛财,进行了很多改革,追查贪污,这干的都是正经事啊,然而刘瑾自己贪污的钱最终都进了武宗的口袋。 刘瑾在武宗的授意下,开始查盐引,查贪官。刘瑾废除了朝廷补发军费的惯例,增加了罚米来惩罚贪官。盐引的发放权收归京城,加强监察。在查贪官上,刘瑾有的是办法,贪官污吏哪里是他的对手。 虽然刘瑾是为了帮武宗敛财,但是在客观上确实打压贪腐,革除弊病,增加了盐引的税收。为了继续增收,刘瑾提前干起了张居正干的事,清丈土地。若真是干成了,那刘瑾真就是改革功臣了。 刘瑾胆子也是大,直接拿宗亲开刀,得罪了安化王的那些部下,他们不但造反,还喊着刘瑾贪污。明武宗一边镇压了叛乱,一边着手除掉刘瑾。 最后刘瑾的钱财都归了明武宗,说到底,他只是棋子罢了。不用了,就被弃了。
    煮酒论史
  • 被称为“北宋第一负心汉”的驸马王诜是非常传奇的人物。精通诗词,书画和鉴赏,有才华,却不能施展。因为外戚不能参政,所以王诜很是郁闷。
    王诜是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的后代,他娶了宋神宗的妹妹,蜀国长公主。两人没有感情,关系不好。虽然公主很贤惠,地位很尊贵,但是王诜还是娶了八个小妾。他还帮助小妾欺负公主。公主郁郁寡欢,30岁就去世了。 公主的乳母去和宋神宗说,公主是被王诜气死的,宋神宗追查后,将王诜削官夺爵,贬到千里之外的均州。他的八个小妾被杖责,嫁给了军卒。就是在这段被贬的时光里,王诜创作出了《渔村小雪图》这样的传世佳作。 王诜在绘画上有很高的造诣,宋徽宗很喜欢他的画作。论辈分,王诜是宋徽宗的姑父。宋徽宗也喜欢字画,他对这位姑父的作品十分推崇,将他35幅画收入内宫。 王诜因为他的身份,娶不娶公主也不是他能说了算的,当了驸马,就不能参政,施展才华。他将这一切发泄到公主身上也是不公平的。宋徽宗倒是喜欢他的画,但是宋徽宗也是不务正业,想干啥,偏偏身份会有限制,这是很多人的悲哀。 风流驸马王都尉,不恋富贵爱丹青。
  • 隋朝的义成公主与突厥可汗和亲,先后嫁给了父子四人。救过隋炀帝,照顾萧皇后和隋朝遗孤。当李靖攻灭东突厥的时候,一心恢复隋朝的义成公主最终被斩杀。
    义成公主嫁给启民可汗的时候才十几岁,但是启民可汗年纪已经很大了,在启民可汗去世后,义成公主先后嫁给了启民可汗的三个儿子。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骑兵南下,隋炀帝在雁门被突厥军包围。 隋炀帝派人向义成公主求救。 义成公主遣使告知始毕可汗”北边有急“,始毕可汗只好率军北归。 在隋炀帝被杀后,萧皇后和孙子辗转几手,被义成公主接去照顾。义成公主一直想恢复隋朝,而萧皇后则不想再打仗,这也造成了两人日后结局不同。义成公主让她的丈夫处罗可汗拥立杨广之孙杨政道为隋王。 武德六年,颉利可汗攻打马邑时有请和之意,义成公主坚持要进攻。 义成公主是想借助突厥的力量打击唐朝。 唐太宗刚即位的时候,颉利可汗亲率十万大军南下,唐太宗用缓兵之计诱使颉利可汗定下便桥之盟。义成公主此时心里估计是极其痛苦的。 风水轮流转,李靖打败了东突厥,颉利可汗被俘。义成公主不屈服,李靖只好斩杀她,毕竟不杀的话,后患无穷。萧皇后则回到长安,大唐给她极高的礼遇,安享晚年。义成公主一生都是为了隋朝,奈何成王败寇,否则她的名声应该不亚于大唐的文成公主。
    煮酒论史
  • 曹文诏和曹变蛟叔侄俩可谓是明末名将,追着起义军到处打,扑灭十多支起义军,打残李自成,小曹冲进皇太极大营,差点得手,然而叔侄二人却终究为大明王朝陪葬。
    曹文诏带领几千人便追着起义军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打,在最后一战之前,曹文诏这三个字对于明末起义军来说,就是噩梦般的存在。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曹文诏习惯了几千人追着几万人打,最终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洪承畴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接应曹文诏,曹文诏带着三千人追击三万人,曹变蛟为先锋,首战告捷,追敌三十余里,曹文诏跟在后面,忽然被起义军包围。按照曹文诏麾下士兵的战斗力,突围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坏就坏在有个被俘的士兵喊了一声“将军救我”。而巧合的是起义军中有明军的叛卒,他认识曹文诏,于是大喊“此曹总兵也。”起义军一听可是来劲了,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于是加紧包围,曹文诏亲手斩杀了几十个起义军,最终体力不支,自尽而亡。 曹文诏去世后,侄子曹变蛟收拢失散的士兵,继续跟着洪承畴。曹变蛟的战绩一点也不逊色于叔叔曹文诏,打得李自成顾不上妻子儿女,只带着7个骑兵跑了。在松锦大战中,明军很多将领相继逃跑,其中就包括吴三桂。没有任何援军的曹变蛟带兵直扑皇太极大营,差一点就突入皇太极内营,但曹变蛟中箭,失血过多,清军也反应过来了,只好退回松山。由于副将夏成德做了内应,松山失陷,除了洪承畴和祖大乐(祖大寿堂弟),其他人都被处死。 曹文诏和曹变蛟叔侄俩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名将,但他二人之力终究不能挽救一个即将灭亡的王朝,终是成为王朝余晖。
    煮酒论史
  • 唐宋时期卖“度牒”已经成了一项重要的收入,宋代甚至直接拿度牒当货币使用,不想僧人太多,又想靠这个赚钱。度牒是僧人的凭证,只有拥有度牒的僧人才可以不交赋税,不服徭役。本来发度牒的手续很繁琐,而且严格限制数量,但是朝廷没钱的时候,如何开源就是最要的了。
    杨国忠提出了卖度牒赚钱这一方法,之后唐肃宗没钱,因为要打仗,又使用了卖度牒的方法。朝廷一般卖的是空名度牒,就是买了之后自己写,甚至可以转手多次。赚钱是一时的,之后僧人增多,又不用交赋税,又不服徭役,到时候朝廷又没钱。所以就不得不提唐武宗灭佛了,这是把猪养肥了再吃啊。武昌灭佛期间拆了寺庙4600多所,使得26万人还俗。 宋英宗时期没钱了,也学会了卖度牒这一招。两宋时期是卖度牒最多的时期,每年卖度牒的数量不断上升,到了宋孝宗时期,每年发出的度牒已经超过了十万,但是比较神奇的是,宋代并没有因为大量发行度牒而导致僧人大量增加,甚至下降了很多。因为度牒还有自由通行的作用,可是宋代并没有像明朝那样对百姓限制很大。 两宋时期的度牒甚至可以当成货币来用。赵构给岳飞度牒,就相当于给钱了,让他自己卖。赶上灾年,也是给地方官发度牒,自己卖钱去吧。反正只要朝廷拿不出现钱,那就直接给度牒。
    煮酒论史
  • 曾国藩的湘军工资很高,曾国藩哪来的这些钱呢?
    湘军营官每月50两,哨官每月9两,亲兵4.5两,正勇4.2两,连伙勇每个月都有3.3两,清军中的绿营兵每月也只有1两。湘军鼎盛时期有12万人,朝廷又没这么多钱,曾国藩怎么给这些人发饷呢? 在湘军控制的地区会进行捐输,捐纳,甚至向富户索要。太平军来了,他们啥都没有了,富户还是愿意支持湘军的。湘军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就是厘金了,所谓厘金就是在道路上设卡,过往的商队都要交钱。 曾国藩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多次上书朝廷请求临近的省份调拨银子。胡林翼当湖北巡抚的时候,成为了湘军强有力的后援,提供了大量物资上的支援。曾国藩成为两江总督后,节制四省军务,名正言顺的有了东南大权,截留关税是他常干的事。清朝对地方上的经济掌控极的大削弱了。 有时候为了满足湘军,在得胜之后奖励他们,曾国藩对湘军抢掠财物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战乱终究是苦了百姓。 平定了太平天国后,曾国藩奏报朝廷,这12年来湘军一共筹集了2988万银子,但是曾国藩这还是往少说了,有人估算过,超过了4000万两。这也是朝廷为什么这么忌惮曾国藩。
    煮酒论史
  • 甘薯之父陈振龙引进甘薯,对明清时期的百姓是有极大帮助的。陈振龙为了偷偷把甘薯带回来,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陈振龙弃儒经商,到了菲律宾,见到了当地的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能吃,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陈振龙就想,若能带回大明,便可以让百姓吃饱。 当时的菲律宾被西班牙殖民,西班牙下了禁令,不许朱薯出口。陈振龙想了一个办法,把薯藤绞入吸水绳中,带回了福州。 就在陈振龙回来的这一年,福建大旱,五谷欠收,陈振龙让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建议种植朱薯。金学曾在知道朱薯的利处之后,便让陈氏父子找地方种植,四个月后,朱薯丰收,可以充饥。金学曾于是让福建各地都开始种植,缓解了饥荒。 金学曾在陈经纶献的《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写下了我国第一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当地百姓感念金学曾,将朱薯改名为金薯,又因为来自番国,又称作番薯,就像番茄一样。陈振龙的后人又写了《金薯传习录》 有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清朝乾隆年间,番薯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种植。番薯是荒年充饥的重要食物。而且烤地瓜是真的好吃。
    煮酒论史
  • 《地支占盗》:秦吏按照盗贼的属相地支和长相来判断盗贼藏身之所
    2023-08-23
  • 宋代七夕怎么过?放假一天,购物狂欢
    2023-08-22
  • 光绪是西夏惠宗李秉常的翻版

    2023-08-21
    图片
  • 西夏毅宗李谅祚在舅舅家见到了表嫂梁氏,一见钟情
    2023-08-11
  • 西夏前中期都是女子掌权,西夏太后临朝的开端则是没藏太后
    2023-08-10
  • 李元昊抢了儿子的媳妇,被儿子割掉鼻子的第二天便去世了
    2023-08-09
  • 戴笠一直到去世,都只是军统副局长,为什么戴笠一直不能转正呢?
    军统的数任局长都是蒋介石的侍从和办公室主任兼任,而军统实际的事务还是由戴笠安排,局长都是挂名的。 首先是戴笠的资历问题,虽然老蒋很欣赏他,但是戴笠是黄埔六期生,在军统的前身复兴社中,很多人资历都比他高。等戴笠有功劳了,资历也有了,为什么还不能当正职呢? 戴笠与控制中统的陈立夫,陈果夫兄弟不和,为了不让中统为难军统,避免内斗,戴笠也不好出面当正局长。 随着戴笠的功劳越来越多,势力也越来越大,老蒋更不放心但他当正局长,还不如继续让自己的亲信领正职,还能压制他一下。 种种原因之下,戴笠虽然是军统的实际掌控者,但直到去世也只是副局长。
    煮酒论史
  • 陈布雷是蒋介石的文胆,蒋介石很多文章和演讲稿都是出自陈布雷之手。非常著名的“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就是陈布雷写的。
    蒋介石经常修改一下陈布雷起草的文章,这就使得陈布雷很不高兴,有一次曾吐槽“给没文化的人写文章真是麻烦” 蒋介石看了《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后,对陈布雷说“你看看人家文章写得多好”,意思就是对陈布雷写的文章不满意,陈布雷回了一句“人家可是自己写的......”蒋介石十分生气。 因为陈布雷的工作性质,是可以参与到核心的军机大臣,陈布雷很有威望。在蒋介石的批件下面只要有“侍秘二”三字,下面的人就会严格照办。这三个字代表着侍从室二处,陈布雷不仅起草文章,还代收下面给蒋介石的文件,电报,起草处理意见,蒋介石同意便签字,所以署名会带上“侍秘二”三个字。 有官员拿着蒋介石签名的文件找孔详熙要钱,孔说:你晓得委员长名字底下,还有一串字哩,“侍秘二”是最有效的。因为只有陈布雷起草的内容,下面才认为是靠谱的
    煮酒论史
  • 蒋介石之母王采玉曾出家为尼(带发修行),有位相面先生说她日后可生贵子,让她早些嫁人。后来王采玉还俗,嫁给了蒋肇聪,成为了蒋肇聪的第三任妻子,生二子二女,长子便是蒋介石。
    王采玉第一任丈夫死于霍乱,与其生有一子,夭折了,在这之后王采玉出家为尼。王采玉的母亲只答应女儿带发修行,因为王采玉还年轻,日后还可能再嫁。蒋肇聪之前有两任妻子,都去世了,与第一位妻子生有一子一女。蒋家是开盐埔的,店里的账房王贤东是王采玉的堂兄,经过王贤东的牵线撮合,王采玉与蒋肇聪再婚。 好景不长,蒋肇聪染上疫病去世了,那时蒋介石才八岁。蒋肇聪与第一位妻子所生长子蒋介卿闹着要分家,蒋介卿继承了店铺,王采玉分得3间老屋,30亩田,一片竹山,独自抚养子女。分家后的四年里,王采玉的一子一女相继夭折,王采玉对蒋介石更加寄予厚望,竭尽所能地培养蒋介石,送他去读书,接受新学的教育。在蒋介石15岁的时候,王采玉为其娶妻,这便是蒋介石的原配,蒋经国的母亲,毛福梅,当时毛福梅19岁。 王采玉十分支持蒋介石留学,为其筹措经费。回国后的蒋介石受命进攻巡抚衙门,给母亲王采玉写诀别信,王采玉则派人告诉儿子,不必以家事为念。蒋介石曾遭到北洋通缉,家中被搜查,许多亲友怕被连累,与其断绝往来,王采玉仍然支持儿子,资助其相关活动。 王采玉去世后不与丈夫同葬,她和蒋介石交代过要择地另葬,因为蒋肇聪已经和两位妻子合葬了,她不想屈居末位。孙中山为其墓碑题字:蒋母之墓,并派陈果夫为代表参祭。碑的两侧刻有蒋介石题的楹联:祸及贤慈当日梗顽悔已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胡汉民为其写墓志,汪精卫为其写墓铭。
    煮酒论史
  • 正史和野史都记载明英宗生母并非孙氏,孙氏阴取宫人子为己子。
    2023-08-08
  • 杨仆为了从关东人变成关中人,上疏汉武帝把函谷关东迁,于是函谷关有了秦汉之分。秦朝和汉朝的函谷关的地理位置是不一样的。
    当时以函谷关为界,函谷关以东称为关东人,函谷关以西为关中人。关中人的地位高于关东人,关东人不得入宫或担当警卫,关东人进出关,均须勘验身份凭据。西周,秦,西汉的都城都在关中,关东是诸侯的领地,所以在关中获得封地更加有地位。汉武帝把关中的土地分给了当朝有功之臣,但是没有杨仆的份。汉武帝对他说,关内的土地分完了,你就做一个关外侯吧。 杨仆当然不想当关外侯,但是关内的土地都分完了,这是没法改变的,那怎么办呢?把关东迁,把自己的封地囊括进去,于是杨仆上疏汉武帝东迁函谷关,理由是扩大关中地盘,以此加强对关东的控制。并且他愿意出资帮助朝廷迁关。汉武帝同意后,杨仆以家僮七百人筑塞,将古函谷关东迁至距秦函谷关100多公里的今新安县城关镇东关街自然村。此关习称汉函谷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潼关的战略地位逐渐高于函谷关。曹操为了预防关西兵乱,于建安元年始设潼关。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潼关的名字见于历史。而潼关也经历了搬迁,还不止一次。隋大业七年, 移关城于南北连城间的坑兽槛谷,即禁沟口。唐朝天授二年, 又迁隋潼关城于黄、渭河南岸。宋、金、元仍在唐潼关故址修复关城,依险设防,足见潼关之重要。明朝对潼关进行了扩建。 潼关里还有一千多亩地,吃住都可以长期在此,易守难攻。在潼关发生了太多战役,足以影响历史走向。
    煮酒论史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