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已经封刀,没想到仍在磨刀。

沉寂多年的刀郎突然发布新歌《罗刹海市》,让整个音乐圈都为之一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倒不是说这首歌的旋律有多好听,实在是歌词过于炸裂,刀郎是否真的在内涵谁?

这首新歌,难道只是在说音乐圈么?先看歌词,最受争议的无非这两句:

“她两耳傍肩三孔鼻” “未曾开言先转腚”

很容易让人想到当年《中国好声音》上那英听到学员唱得好就转身的招牌动作。

为什么是那英而非别人,这就不得不提十几年前的一段恩怨。

2010年音乐风云榜评比“十年最具影响力人物”,那英是评委会主席,在讨论谁可以入选时,那英对如日中天的刀郎做出了以下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话对不对?我不是音乐专业不太清楚,但我知道本来最具竞争力的刀郎,被那英的特权一票否定。

事实上,当年看不惯刀郎的不止那英,还有许多今天被我们奉为“主流”的文化名人,比如汪峰和杨坤。

前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刀郎非常一般,而刀郎现象是流行音乐的悲哀”。

后者直接在全方位否定刀郎的价值:“他有音乐吗?你认为他那是音乐吗?”

为什么这些人都看不惯刀郎呢?高晓松在一档节目里说了实话:

“当时叫第一代网络歌手大量的涌现,而且那些神曲包括刀郎的神曲大行其道,导致我们这些传统唱片公司思想保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底第一,刀郎草根出身,不是科班圈内人士;第二,刀郎半路杀出挡了某些人的“财路”,所以他们不喜欢身为“程咬金”的刀郎。

风头和利益都给你一“乡巴佬”赚去,岂不是显得我们“很无能”么?

那年的网络还不发达,那年的娱乐圈音量被所谓“主流”垄断,在各方联合打压之下,孤身一人的刀郎目睹了“罗刹国”的种种丑态,没有做任何辩解,只身退场。

一般而言,把刀郎的经历往歌词上靠也就解读的差不多了,但要是真以为写这首歌只是为了讽刺几个“老家伙”,那显然是把刀郎的“能耐”看小了。

《罗刹海市》的取材来自于《聊斋志异》中一篇同名故事,描绘了一个颠倒黑白的社会,目的是讽刺现实里的狼狈为奸。

再看一遍歌词:

“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 “半扇门楣上表真情”

这是在说当下的音乐圈,有多少人男女不分,又当又立,将个人底线和尊严弃之如敝履。

“岂有画堂登猪狗” “哪来鞋拔作如意”

这是在说当今的社会里又有多少人是非不分,指鼠为鸭,昧着良心替有权有势的人洗地。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光怪陆离?

“西边的欧钢有老板” “生儿维特根斯坦”

这位出身富贵名为维特根斯坦的西方哲学家有一句名言:当一个人能通过撒谎获利时,就再也没有说真话的必要了。

所以刀郎骂的何止是那英杨坤等所谓的“文化名流”,更是全天下所有的荒淫无度与酒池肉林,以及他们各自所统领的爪牙与帮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说艺术是“社会意识”,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存在”,但是这些年除了二手玫瑰等少数团体,有几个敢真正直面“社会问题”?

更多人,不过是“唱着赞歌”把钱赚而已,这也是中国乐坛不断衰落的根本所在。

有格局,有情怀,又关注现实的人太少,只顾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小确幸太多。

而在刀郎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乐坛的复兴希望,歌词接地气、讽刺够辛辣,似要以开天辟地之势重新定义传统文化的新审美。

至于那些高高在上依旧看不惯刀郎的人,送他们周总理曾说过的一句话: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