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系爆雷,让我想起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股市,当时,由于制度等各方面的不完善,使得我们的股市丧失了融资功能,好几年都处于熊市。

我一直在想,这十多年来出现的“理财产品”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就像二十多年前的股市一样,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呢?当然,股市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因为通过资本市场,可以建立上市公司和公众之间的桥梁,从而可以把企业做大做强,经济市场化后,我们可以得到专业化分工的好处,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

与股市的直接融资相比,理财产品可能属于间接的融资,投资者通过第三方来投资。与股市的股本融资相比,理财产品可能属于债权的融资,其风险相对要小一些。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理财产品的风险并不小,我认为这是由于理财相关的制度不完善造成的。

同一个太阳下,没有新鲜事,这是说,我们人的本性,人的弱点是从来没有改变的。我们人类的优点是喜欢探索新事物,我们人类的弱点也是对新事物没有抵抗力。

从本质上讲,理财产品和股票投资没有区别,都是一种投资,然而,很多人都认为股票有风险,而理财产品没有——直到自己亲自上一次当。

而商家,就抓住了这一点,所以,当理财产品爆雷后,他们以往的业绩不受影响,他们以往到手的收入不会还回来。

市场经济是一个好东西,它可以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可以让我们的发展更快,然而,它的不足,我们可能还知之甚少。如何防范“见利忘义”的情况,光是法律可能是不够的。

我想,第三方理财公司如何保护好客户的利益,不让客户的资产受损,其实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要把客户的利益与第三方绑定。比如,在客户的理财产品没有到期全部收回前,第三方公司得不到一分钱,这一激励机制也许有点用。再如,加强防范第三方公司与资金需求方的利益输送,也许也有点用,等等。

另外,我们目前相关的法规,不少是不完善的。比如,理财相关方面的规定,其制定者是金融方面的公司,没有散户等客户的参与。比如,目前基金相关的法律中,基金公司固定收取0.5%-1.5%左右的管理费,是行业的统一规则,我们投资者没有发言权,如果由我们投资者参与进来,我们就可以制定按业绩分成的规定,取消固定的管理费,就像巴菲特早期管理资金的模式一样。

总之,财富的创造不易,我们要善待我们的财富,就像我们赚取财富一样。只要把我们兢兢业业对待工作的精神运用到财富管理中来,我们的财富就一定可以保值增值。

在古代,人们储蓄财富的方式是黄金和土地,目前,这两种方式都不太好使,一,黄金储存不易,二,目前的土地不可以私人拥有。那么,目前,我们最安全的财富管理方式是买国债,银行存款都不是,主要是五十万以上的存款不保险。

基于基金、股票、理财产品等,对于普通投资人来说,都不合适,因为,我们缺乏这方面的基本知识。有人说,理财产品,普通人可以买,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理财产品与股票一样,都是有风险的。因为,只要是超过无风险利率的国债的产品,都是有风险的。大家说,对不?

综上所述,目前,我们普通人理财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买国债。这也许是我从中植系爆雷中所得到的唯一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