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美物计
- 我兀坐在书城之中,
- 忘记了尘世的一切不愉快的事情,
- 怡然自得。
- ——季羡林
喜欢看书的人,
大多有一个执念,
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
隔绝尘世熙攘,安放心灵。
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
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可对中国人来说,
天堂,大概是书房的模样。
身居书房,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一间书房,就是一个世界,
它是从红尘里,辟出的一片净土。
01
有间书房,半生奢想
《琅嬛记》里,
张华入仙人藏书之所,
只见每室各有奇书,
仙童告诉他,这是琅嬛福地,
琅嬛福地正是读书人,对书房的渴盼。
于普通人而言,
城市喧闹,居大不易,
容膝安身之所,已耗尽心血,
有一间书房,更是一种奢侈。
可身在异乡,租住小屋,
尽管狭小简陋,还是留出一隅,
安放书架,摆上喜欢的书,
几年过去,书架渐满,
再搜来的新书只能摞起来,
即便如此,依然满心欢喜。
书房无需大,容身即可,
归有光的书斋项脊轩,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残破漏雨,可他稍作修葺,
开窗引光,植兰桂竹木于庭,
捧书闲读,偃仰啸歌,
或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一间书房,半生奢想,
充满着古雅,萦绕着书香,
可明心灵,可养气质,
是摆脱尘俗的精神栖居地。
02
一间书房,余生不慌
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是为了变得有智慧,
不再害怕生活的大风大浪。
在书房,捧起一本书,
你可以穿越时空,和往圣先贤对话,
将生活的万千不如意,尽情诉尽,
你可以在浩瀚书海觅得知音。
困窘时,你会想到,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于是不再慌乱,变得从容;
迷茫时,你会想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然后拨开迷雾,重新出发;
失意时,你会想到,
「心待足时名便足。
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知足常乐,也挺好。
你读过的书,不一定都记得住,
但会存在心里,
不知不觉间就改变你的人生。
读书的门槛最低,回报却是终身的。
“书不问贵贱贫富老少,
观书一卷,则增一卷之益;
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
有间书房,余生不慌。
03
一间书房,闲读清赏
记得梁漱溟曾说:
“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本质上是审美的,
是享受生活,
并不特别看重物质是否丰厚,
而是有一点享受一点。”
仔细观察,这话十分契合。
不管是侍弄草木,
还是在书房之中闲读,
都是一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也是根植于文化里的传承。
闲中觅伴书为上,
心上无波涛,身上无俗扰,
书房静坐,捧一卷书,随意翻阅,
读到快意处,掩卷而思。
若小院有一书房,
则置一桌一椅,
一枕木榻,笔墨古帖。
晨起,燃一炉香,
啜苦茗,读数行书,
懒倦便高卧松梧之下,
兴起,徜徉笔墨,作诗自娱。
心目间,觉洒洒灵空,
面上俗尘,当亦扑去三寸。
倪宽在《锄经堂》中说,
书房至乐五事:
静坐第一,观书第二,
看山水花木第三,
与良朋讲论第四,
教子弟读书第五。
枕上诗书,窗前风景,
日有暖阳,夜伴星辰,
放下汲汲营营,无意是非,
小小的书房,装满世间风雅。
04
书房,人生最大的富足
若有书房,
当是人生一大富足。
林语堂一直想要一间自己的书房,
无需怎样清洁齐整,有几分凌乱,
七分庄严中带三分随便。
天花板下,挂一盏长明灯,
沙发上置一小书架,
横陈各种书籍,可以随意翻读,
这些书,都是自己喜爱的,
每天烟味、书味混杂,
他觉得,这样住起来才舒服。
看到一篇
写北大教授书房的文章,
每间书房都各有特色,
有的整齐划一,有的随意自在,
无一不镌刻着个人的气质喜好。
其实,书房宜简不宜繁,
一桌一椅,清雅安静,
闲读静思,掩卷休憩,
人生也是另一种自在。
梁实秋说:
“我有一几一榻,酣睡写读,
均已有着,不复它求。”
人生一愿,有间书房,
安顿身心,抚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