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4月“恶意裁员”之后,如今寒武纪再度传出“团队解散”的消息。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寒武纪出于财务方面的考虑,将对相关子公司行歌科技部分员工进行裁员,而南京及深圳团队则成为了本次裁员的“重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硬件部分只保留少数员工“善后”,且新项目已经暂停,未来或将被放弃。”

寒武纪此次裁员主要出于财务因素考虑,希望在财务方面尽快打平。人事方面,行歌团队的架构负责人孙晓云已于去年离职。

如果上述消息属实,那么这意味着号称“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纪,未来很可能将全面放弃智能驾驶芯片业务。

寒武纪连年亏损

成立于2016年,寒武纪凭借“AI芯片第一股”美名誉满华夏,主要提供各类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终端设备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训练整机、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终端智能处理器IP及相应的配套软件开发平台,陆续推出了思元、玄思等芯片/加速卡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寒武纪是全球少数几家全面系统掌握了通用型智能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研發和产品化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行歌科技成立于2021年,主要从事智能驾驶芯片研发,获得了蔚来、宁德时代、商汤科技、联想、博世等多方入股,可见,业内对寒武纪的成长动能还是比较看好的。

2022年2月,寒武纪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随着智能驾驶应用场景的深入拓展,高等级智能驾驶必然产生更高的人工智能计算需求。

公司的子公司行歌科技正在设计、研发面向高等级智能驾驶应用场景的车载智能芯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寒武纪当时表示,一方面,基于公司对技术路线和行业主流趋势的判断,行歌科技将借助云端智能芯片领域的研发积累,设计、研发高等级智能驾驶芯片。另一方面,根据汽车行业自身更注重功能性、安全性以及软件平台的适配性等特点,行歌科技将在既有的芯片技术组件基础上叠加设计符合车规级要求的芯片,助力公司构建“云边端车”统一智能生态。

然而,在2020年10月,美国将寒武纪集团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向其出口技术和产品,打击了业务发展,使得寒武纪科技难以获得关键的资源和支持,导致其研发进度受阻,产品出货量下降,客户信心动摇。

从2017年至2022年,寒武纪营收分别为0.78亿元、1.17亿元、4.44亿元、4.59亿元、7.21亿元、7.2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1亿元、-0.41亿元、-11.79亿元、-4.35亿元、-8.25亿元、-12.57亿元,六年合计亏损41.18亿元。

因此,近日流传的消息指出行歌科技是裁员重灾区,的确有迹可循。

咬紧牙关,投资研发领域

寒武纪尚未实现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因寒武纪为确保“云边端”各系列智能芯片产品及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的高质量迭代。

寒武纪科技的困境反映了中国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整体现状和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厂商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竞争力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难以形成差异化和优势化的产品。

另一方面,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厂商在产业链上也存在较大的依赖性,由于缺乏高端的芯片制造能力和设备,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厂商不得不外包给台积电等国外代工厂,而这些代工厂又受制于美国的出口管制和制裁,使得中国人工智慧芯片厂商的供应链面临断裂的危险。

业内人士认为,寒武纪研发费用逐年升高,但其营收远无法覆盖甚至远低于研发成本,这也是因芯片行业有投入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的特点。

AI芯片研发费用极高,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寒武纪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9-2021年研发费用率均超过100.0%,截止2022年6月末,寒武纪研发人员数量为1207人,与上年同期增加205个人,同比增20%。同时,上半年研发人均薪酬同比增加20%,上半年研发人均薪酬达30.9万元。

寒武纪也表示,亏损是公司设计复杂计算芯片需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所致。要在竞争激烈市场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唯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行业人才、保持公司研发团队稳定,研发人员薪酬、流片费用、研发设备及IP对应折旧和摊销等费用都不断增加。

尤值得关注的是,寒武纪为代表的国产芯片企业与国外巨头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全球AI芯片市场80%由英伟达垄断,剩余市场还被AMD、英特尔等巨头瓜分,寒武纪国际市占率和销量也非常低。而纵观国内AI芯片市场,寒武纪也不是独一家,华为、百度、海光信息、芯原股份等企业都在磨刀霍霍加紧布局。

中国大厂和创业团队正在沿着OpenAI的技术路线追赶,打造中文版的OpenAI,对于算力需求的显著提升。目前中美科技竞争愈发激烈,A100和H100的出口限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内算力的供给,国内进口替代政策与芯片自主开发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