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多尔衮,我们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蓝脸的多尔衮盗御马》的旋律,或是孝庄皇后的秘史,然而,真实历史上的他,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多尔衮,这位清王朝的传奇人物,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之谜?他的一生,似乎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笼罩。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在天命十一年,贝勒荣膺封号;天聪二年,十七岁的多尔衮以无与伦比的勇猛,征服了蒙古的察哈尔部。由于他在兵役中表现卓越,成为正白旗的旗主。天聪九年,多尔衮率军与蒙古利古丹汗之子额哲,展开一场壮烈的较量,并成功收降额哲,从他手中获取了玉玺,为清朝的繁荣添上浓厚的一笔。崇德元年,多尔衮因战功赫赫,被封为和硕亲王,地位尊崇。崇德六年至七年,多尔衮在松锦战役中表现出色,战功卓著,为清朝的繁荣稳定立下汗马功劳。皇太极逝世后,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一同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亲政,人称摄政王。顺治元年,多尔衮指挥清朝军队入关,成功引领清朝入主中原,此后他先后被任命为摄政王叔、摄政王叔父、摄政王父,肩负着家族与国家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顺治七年冬季,多尔衮在塞北的狩猎途中安然离世,之后被追封为“清成宗,意为世间的德修者,元广业的鼎盛,公安民的理政成经,义帝的荣光。然而,命运无常,仅仅两个月后,顺治八年二月,便剥夺了多尔衮的头衔,甚至连他的坟墓也被挖掘出来,这无疑是对他一生的否定与侮辱。时光流转,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决定恢复多尔衮的名誉,重新授予他睿亲王的头衔。这无疑是对他历史的公正评判,也是对他一生功绩的肯定。
据史书所载,多尔衮是当时的战神。当皇太极在讨伐蒙古的战争中九战皆败,陷入绝境时,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寻求多尔衮的帮助。而多尔衮也以如破竹之势的进攻,在决战时刻手持长刀,勇猛无畏地斩下了敌军将领的头颅,从而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然而,多尔衮并非一味的勇猛与豪情,他对战争的策略与智慧同样令人瞩目。在战争中,他常常运用巧妙的策略,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此前曾提及多尔衮贡献玉玺的事,从中可见多尔衮的性格特点。在1635年二月,皇太极命令多尔衮率领精兵万人,前往中国黄河河套文化地区,招抚察哈尔部众。这次出征进展顺利,多尔衮凭借他的智勇双全,成功地招降了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晋以及苏泰福晋,还有林丹汗的儿子额哲。
据说林丹汗曾被授予元朝的玉玺,其上刻有“制诰之宝”之字。一同前行的有黄太极的儿子豪格及其弟弟多铎。据传,努尔哈赤曾言,明朝灭亡后,必须找到元朝遗失的玉玺,只有这样,清朝才能永存。这个传说似乎暗示了玉玺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清朝历史中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多尔衮辗转找到玉玺,诸多人士纷纷劝他保留,以备不时之需,甚至提出造反的建议。身为当时八旗骑兵首领的多尔衮,心中早已有了这个想法,对于众人的提议只是轻轻点头。然而,皇太极早已得知多尔衮欲造反的消息,并做好了准备。当多尔衮出现在皇太极面前时,他突然下马,将玉玺献给了皇太极。此时,跟随多尔衮的副骑,见状暗示多尔衮反攻,却遭多尔衮大刀相向,当场斩杀。多尔衮高呼"我主万岁",此事足以看出他的狡猾、多疑与强大。作为摄政王,他行事不拘一格,不按规范行事,甚至令顺治皇帝掘其坟墓,可见其在清朝历史上的影响力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