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

人身上“德”的最高境界,就是紧紧跟随“道”。

道是如何生出万物的呢?道是至虚至静的,给人的感受就恍恍惚惚。在这恍恍惚惚中,产生了物的初始状态,产生了万物的象。

在这幽暗而又深不可测的道之中,产生了万物的精气,精气是那么纯真,且包含了万物最基本的信息密码。

从古至今,道都是这样生出万物的,也是因为此,道能够从源头审视万物。

我是怎么知道万物状态的呢?也是这样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思考

本章主要讲了:“道”生万物的过程。

开始学习这一章的时候,我是非常迷茫的。

老子讲的内容跟我的世界观完全不符,换句话说老子讲的怎么跟我们平时科学认识世界的方法不同啊,这是我的疑问。

科学上,也没有说“道”诞生万物,所以我一直对老子讲的这章道生万物持有怀疑态度。

老子本章不但讲了道生万物,还把道生万物的过程都讲了出来,我就更怀疑了。

老子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怎么知道“道”是通过这种过程生出来的物?世界上是不是只有你老子能够看到,别人能看到吗?

如果别人看不到,那你老子说的究竟是客观事实,还是主观臆想?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习这一章需要深入思考的。下面我们逐句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这句话与前几章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

老子认为,人获得“德”的方法就是内心连接“道”,那么人身上获得最高级的“德”,也就是紧紧跟随着“道”,最高的境界就是融入“道”中,与“道”一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几句,就是老子对于“道”生出物的描述,也是给人疑问最多的几句。

“恍惚”之中,“道”就把物产生出来了,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原理,就是真是的世界是不是这样,根本无从考证,也无法证实。

但是,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推测出老子这几句话的由来。第一句老子讲了,人身上最高级的“德”就是跟随“道”,那么老子既然这样讲了,他肯定也是怎么做的,他的内心一直紧紧跟随着“道”,“道”是什么呢?

“道”是“恍恍惚惚”的,“道”是至虚至静的。那么,老子的内心,也是“恍恍惚惚”,也是至虚至静。

在这个过程中,老子认为自己的内心已经与“道”融为一体。于是,老子感觉,万物由“道”而生,“道”就是万物之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几句也是一样,“道”不光生出万物,同样,“道”还包含了万物的“精”,万物的“信”。

这些内容,应该也都是老子内心与“道”同一,而感觉到的。这就与我们日常的认知不符合了。

在我们日常的认知中,我们认识事物,都是通过观察、测量、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统计总结规律而得出的。

我们认为世界是客观的,在一个客观的世界中,我们通过科学手段,去发现世界规律,发现万物特征。

老子到好,直接内心融入“道”,然后万物信息尽收眼底。这种认知事物的方式,是非常诱惑人的。所以许多人就奔着这条道路去了,奔着“得道高人”去了,在此我们不予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本章最后一句,我是怎么知道万物状态的?就是这样知道的啊!

还是我最开始讲的,老子本章说的“道”生万物的过程,只是老子自己的感觉,其他人能不能达到?历史上有没有人达到?究竟是客观现实还是主观臆想?

这些都没有标准答案,都需要我们自己去认知,去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