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工程测量》为例,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经验及启示。从课程教学目标出发,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思政要求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毕业要求中的思政元素相结合,建立思政教学目标。根据《工程测量》课程模块与教学内容,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形成国家和社会、行业和职业、团队和个人三个层面的思政建设方案,培养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严谨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为其他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键词: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思政案例;实施路径。
一、《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与内容
(一)教学目标定位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其中,以培养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严谨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二)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
《工程测量》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测量基础知识、平面测量、高程测量、曲线测量等模块。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形成国家和社会、行业和职业、团队和个人三个层面的思政建设方案。
二、《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一)设定课程思政三层面教育目标
为了实现《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本文将其分为国家和社会、行业和职业、团队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思政建设。具体而言,国家和社会层面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认知与遵守;行业和职业层面旨在培养学生对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认知与遵守;团队和个人层面旨在培养学生对团队协作和个人责任的认知与遵守。
(二)《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及实施
在国家和社会层面,本文将融入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等思政元素。例如,在授课过程中,加入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相关法规和公德,并在实际操作中遵守。
在行业和职业层面,本文将融入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例如,在授课过程中,加入有关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相关规范和道德,并在实际操作中遵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团队和个人层面,本文将融入团队协作和个人责任等思政元素。例如,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积极发挥个人作用,并承担相应责任。
三、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经验及启示
(一)提升授课教师政治素养
授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推动者。因此,提升授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本文建议加强授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对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并引导其在授课过程中加入相应思想元素。
(二)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工程测量》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思政元素相对较少。因此,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建议通过研究相关行业规范、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资料,深入挖掘相关思想元素,并在授课过程中加以融合。
(三)精心设计思政教学方案
设计合理、有针对性的思政教学方案是课程思政建设成功的关键。本文建议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思政要求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毕业要求中的思政元素,结合《工程测量》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加以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丰富授课教师的文化底蕴
丰富授课教师的文化底蕴是提高其思想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建议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与相关研究等方式,提高授课教师的文化素养,并在授课过程中加以运用。
(五)构建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机制
构建合理、科学的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机制是保障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本文建议通过制定相关评价指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等方式,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并不断完善其评价体系。
四、结语
本文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探索了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基础课程中进行有效实施。通过设定三个层面的教育目标、深入挖掘相关思想元素、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等方式,成功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了实际授课过程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希望本文能够为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并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已经收录在【文论论文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查找下载获得详情,【文论论文网】收录了相关学术性文章达几万篇,可以检索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