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译文

那些看见打了胜仗,不过是众人所知道的结果,并非最高明的胜利;

那些打了胜仗,天下人都称赞的,也不是最高明的胜利。是因为举起羽毛不是为了增长力量,看日月不是为了明亮眼睛,听雷声不是为了耳朵灵敏。

古代那些善于打仗的人,取得胜利是因为对手容易被战胜。

所以善于打仗的人取得胜利,并没有获得有智慧的名声,也没有获得勇敢的功绩。

他取胜是没有变数的,无变数的人,谋划筹措的是必胜方法,如同战胜那些已经失败了的对手。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使自己处于不败的地位,而不失去战胜敌人的机会。

所以讲,胜利的用兵方法在于先胜而后寻求作战机会,失败的用兵方法在于先作战而后寻求胜利机会。

善于用兵的人,牢牢把握这个用兵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去寻求作战之法,只有这样,才可以将谋划胜败的大事交给他。

原文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译文

用兵的方法:第一步是推断。第二步是测量。第三步是计算。第四步是权衡。第五步是取胜。

根据所处的状态和位置,去推断准备要做的事情,有了准备做的事情就可以进行谋划,如同拿着尺子测量一样,根据谋划的结果,生成具体数据并进行分析,分析完毕后就可以进行决策,合理的决策,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所以讲,取胜的状态,就像是以镒称铢,1镒等于480铢,以远远超过对手的实力去与对手交战。

失败的状态,则刚好相反,以远弱于对手的实力去交战。

所以胜利的一方去作战,就像是在高山上的积水,倾泻而下,怀有雷霆万钧之势,这才是长胜军队的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思考

《孙子兵法》第二篇(下)的核心在于一句话,“胜于易胜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战胜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

具体怎么理解呢?

我说一句谚语叫“杀鸡焉用牛刀”,意思是大材小用,小题大做。

这句话站在孙子兵法的角度,就应该是“杀鸡必用牛刀”。

在孙子看来,打仗的目的就是取胜,那么直接去和实力远低于自己的对手去作战,不就能必胜了。干嘛费劲巴拉的去挑战那些难以战胜的对手。

带着这种必胜思维,去做事情,是非常有益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益处一、不费心力

应该看到,现在大部分人都过得非常累,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赚不完的钱,满足不完的欲望。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过高,急于求成,总想一口吃个胖子。

如果把目标放低,把时间拉长,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做好自己手头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是不累的。

打个比方,我做自媒体的,其实最好的状态就是每天都有更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每天都要花费时间去构思,去写作。

在我还有主业工作,还有家庭要经营的情况下,每天都更新是非常累的。那么我就降低标准,每天写一点点,只要写了,我就满足了。

等刚好形成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再更新。这样去做事,不费心力,生活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益处二、建立信心

每次当我们设计一个过高目标的时候,如果满足不了,是非常打击个人信心的。

为什么许多人一开始做事的时候,计划的非常好,激情满满,结果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

因为总是完成不了计划,总是达不到目标,一次两次,还能坚挺,八次十次,慢慢耗费光了希望,最终放弃。

如果按照孙子讲的:“胜于易胜者”。降低目标,降低期望,每次都能完成,这样就会逐步建立信心,良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益处三、步步为赢

同理,每次都能够做完事情,达到小目标。相当于每次打仗都取得了胜利,每次都赢。

虽然是小赢,但是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小赢终将会变成大赢。

“人们往往在意一个月能完成的事情,而忽略了十年能取得得成就。”

如果做到步步为赢,十年,二十年,取得得成就是非常惊人的。

综上,我们学了孙子兵法,要让自己时刻处于“胜于易胜者”的状态下,这样去做事,必将不败,人生必定辉煌。